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構立基於「相繼器官衰竭評估分數與病人疾病史動態變化資料」的存活率與正常 生活機率預測工具,並將其轉化成優質的重症末期病人綜合綜合評估工具。 (3) 懷孕婦女治療精神疾病之藥物使用情形及毒品使用者管制藥品濫用情形和嬰幼 兒健康關係之研究,瞭解臺灣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使用鎮靜安眠藥(BZDs ) 之長 期趨勢。研究串聯我國3 個大型資料庫( 包括健保資料庫、婦幼主題資料庫、 出生通報檔),分析懷孕婦女於2004–2017 年之使用情形,研究結果顯示: 2004–2017 期間,計有3.4%懷孕婦女使用BZDs 藥物,以DDD>0 ( 此表示個 案屬偶而使用者) 來分析,盛行率由2004 年4.1%降到2017 年的2.9%,但如 果以DDD>0.5( 代表是為治療疾病而使用) 來分析,其盛行率是由2004 年的 0.1%提高到2017 年的0.4%,不同的DDD劑量,在長期趨勢上是剛好有相反 之結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Jour nal of S leep Research , 2022。 (4) 血液白血球粒線體DNA 拷貝數與發炎指標及死亡之相關性研究,納入參與 HALST 研究且於第一波接受血液白血球粒線體DNA拷貝數及發炎指標測量而未 有發炎現象之個案,總共3,928 人,經分析發現血液白血球粒線體DNA拷貝數 低者,追蹤期間血液hs–CRP 濃度偏高,發現此追蹤期偏高的血液hs–CRP 濃 度與高的瞬時總死亡率呈獨立相關。此結果指出血液白血球粒線體DNA拷貝數 相關之老化機轉可能與高齡時期的慢性發炎之間具因果關係,而且此與老化相關 之慢性發炎可能廣泛影響高齡健康。本研究發表於Immuni ty & Ageing 19, 62. doi : 10.1186/s12979–022–00322–8。 (5)「兒童及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成年期」分析兒童至青少年時期嘗試毒品 行為,發現初嘗毒品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在大學一年級時最高。男生嘗試毒 品的比率較女生高。依時間相依共變數模式來看,高程度的家長監督、高程度的 家庭支持與低程度的家庭衝突是當下兒少嘗試毒品的保護因子;而低家長監督與 高家庭衝突,則會與次一年嘗試毒品有關。在相關因素的性別差異上,低家庭支 持的男生同時較會有嘗試毒品行為;於女生而言,則是低父母監督者,同時較會 嘗試毒品。不論男生或女生,低父母監督皆會影響次年嘗試毒品行為,建議家長 應避免家庭衝突、監督子女的行為、提供足夠的家庭支持,關注子女的社會依附 關係。研究結果已發表於F ront ier s in Publ ic Heal th, 2022。 (6) 發表「南臺灣流感相關麴菌症臨床及微生物特徵分析」之詳細分析報告:流感重 症患者若血清麴菌抗原升高或呼吸道檢體培養出高致病力的麴菌,需立即安排麴 30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