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涵蓋相關作物栽種面積累計達2,000 公頃;建置示範場域短距物聯網與預警系統,改善牧 場管理效率並可及時進行治療減少畜禽死亡率,提升育成率約3–5%。 ( 九) 拓展農產品外銷與國內行銷: 完成鳳梨新式外銷包裝設計,結合壓差預冷技術,於實際場域模擬輸日貯運,約可減 少21%用紙量、減少35%損耗;結合小果番茄採後處理與氣變包裝技術,完成中東模擬 外銷與新加坡實際試銷,可售率高於90%,約減少70%果品損耗;推動多元數位行銷方案, 促成養殖漁產業與外銷潛力作物業者上架商品致電商平台共1,036 件和927 件,帶動數位 營收達1.85 億元和1.14 億元。 ( 十) 強化產業加值與提升產業競爭力: 促成國產農產素材對接國內外共23 家銷售通路,企業/ 產業團體生產投資額達2,974 萬元、研發投資700 萬元、266 個農戶及廠商獲得穩定收益達7,340 萬元;科技研發成果 擴散部分,透過商業洽談服務促成8 家業者確認承接技術套組或參與技術鏈結,並協助技 術導入業者完成營運模式規劃,預期促成投資達新臺幣3,610 萬元,厚植業者技術創新能 量提升產業競爭力。 伍、檢討與展望 在農業科技施政方面必須思考從單一產業面擴大到潛在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如產業鏈、競 爭者甚至是外部環境等面向,由臺灣放大至區域或全球議題,運用整合性/ 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成為能夠快速進行危機預判與應變的前瞻者。然而,造就當前種種農業問題的源頭,不外乎為 持續加劇的氣候變遷,後續農業科技施政應著重研發呼應國家整體發展策略,更有力度的推展, 共同整合運用跨領域的資源。 在氣候變遷因應方面,除了農委會已投入之調適手段的開發,後續更應朝向減碳及增匯技 術面向進行研發,運用農業部門容易存取的自然資源進行多目的性應用開發。舉凡森林、土壤、 海洋碳匯手段皆是可以投入之項目,而臺灣又以在海洋碳匯上具有極大發展潛力,海洋資源的 妥善開發利用更是未來可持續加強的方向,然而又應避免技術實施後在他處發生碳逸散的衍生 可能,顯現碳盤查技術與規範確立即刻需要。生產體系的循環節能減廢與資源再利用亦是淨零 推動的重要主軸之一,從源頭便開始串聯起循環產業鏈,減少單點發展可能出現的價值鏈斷點。 避免造成生態環境、經濟活動上的破壞,成就臺灣能夠在安全、有競爭力的前提下走向國際市 場。 26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