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農業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提升國際影響 形成、參與國 際重要合作團 隊 運用年度科技發展計畫經費就農、林、漁、牧、防疫檢疫等領域進行國際 學術交流,計形成60 個跨國合作團隊進行研究交流,如與國際稻米研究所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亞蔬–世界蔬菜中心(World Vegetable Center) 合作水稻及蔬菜育種等;與日本水產機構合作進行大洋 洄游性魚種資源評估研究。另積極參與77 場次國際會議,持續與各科技領域 學者專家進行交流互動。 重大國際會議 參與與發表 完善資料治理 體制 政府資料開放 數及觸及人數 透過農業部資料開放平台,揭露包含農業氣象等53 項農業科技主題資料,以 落實資訊共享之目的,觸達人數625,499 人。另透過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公 民科學計畫推動,將盤點所得的百大路殺熱點圖資公開釋出,並主動接洽交 通相關商業服務公司融入產品設計中,讓企業可以善盡永續責任(ESG)。 開放資料協作 或應用 永續環境資源 建立能源、資 源整合循環鏈 或生態系 透過蒐集畜牧廢水轉化施灌牧草地的科技研發,建立1 項剩餘資源加值再利 用之循環技術研發,已輔導臺南酪農區業者應用,可減少化學肥料之施用, 所生產牧草又提供為牛飼料使用,達到資源循環利用,推估可促成該酪農區 每年可取代219 公噸飼糧及減少72 萬元牧草使用化學肥料成本。 生物保育 落地應用長期生態監測資料,輔助瀕危物種與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選址, 並透過科研調查,持續追蹤石虎、草鴞、水雉、臺灣黑熊等4 物種數量變動。 韌性社會基礎 設施建置維運 及研發 新興能源技術 發展 開發與推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非傳統能源來源之利用技術2 項,建立生質 燃燒顆粒及沼氣生產應用模式,並擴散運用於產業逾10 處。 帶動產業數位 轉型 協助企業引入 創新軟體服務 在外銷及養殖漁產業計有68 家業者參與農業數位轉型,已累積上架1,963 件 產品至電商平台且帶動2.99 億元數位營收。 促進產業淨零 轉型 關鍵淨零轉型 技術研發 依據產業需求,已開發8 項節能、6 項減碳及1 項減廢技術,如智能豬舍降溫 換氣系統可節能25%;菇包剩餘介質料源優化技術可減碳15,474 二氧化碳減 量( 公噸)。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農業部整體科技施政推動以支持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2.0 政策推動為目標,藉由科技創新 工作及解決方案,搭配重要農業施政,包括:因應氣候變遷調適及農業淨零排放、優化農業重 大基礎環境與建設、強化農業勞動力與培育新農民、推動食農教育及強化農村發展、確保糧食 安全、確保農產品安全、強化寵物管理與動物保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治、拓展農產品外銷與 國內行銷、強化產業加值與提升產業競爭力等( 圖3)。 25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