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民哲學 臺灣落在美國主導的和東亞傳承的文明邊緣交會的位置。這給予臺灣一個特殊 的哲學研究的定位:從兩大文明邊緣交會的位置,由邊緣看文明的格局,也由邊緣 去打破既有的思考慣性,藉由重新框設的方式,去發掘哲學新觀點和新典範。這樣 的哲學期許,以歐美哲學傳承為準來說,可以這樣來敘述。古典時期,在神話開始 退位時,哲學追求一種神性般的智慧,形上學是古典時期的第一哲學。從啟蒙運動 起,在人人開始要享有人的身分以來,哲學追求拓展人性智慧的種種可能,知識論 是這段時期的第一哲學。來到二十一世紀,在大多數人不必爭取就擁有公民身分且 價值觀點多元紛爭的時代裡,我們需要打造一種由公民視角出發去追求公民智慧的 哲學,即個人倡議的公民哲學。在此描述定位裡,公民哲學是一種為了打造我們時 代的第一哲學應有的典範樣貌的哲學探究。個人提出的公民哲學方案由三個原創性 觀念組成:以重新框設作為一種哲學方法、以心智多樣性作為哲學探究的立足點, 以及以公民視角定位屬於我們時代的哲學研究方向。其中最核心的突破是:提出並 以選擇自由與因果關係連動展開的觀點為核心,說明我們政治文化裡多元價值的政 治理念和命運共同體的政治想像,如何得以在公民視角中融貫整合在一起。 2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