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在推動智慧海象服務方面,完成災害個案環境探索海象災防環境資訊產品,提供使 用者方便彙整時間及空間之海象資料,有助進行細部研究與應用,極大化海氣象資 料價值,促進海象災防能量;擴增操船潮便利服務,新增7 個50 公尺水平高解析度 港灣潮流預報,協助國際商港、遊艇港、離島進出港作業,並可供帆船等沿海操船 運動應用;完成東北海域一支釣帶魚漁場預報,有助漁民尋找漁場與規劃捕撈計畫, 可降低作業成本,另漁場的預報也提供漁業議題相關政府單位、漁民團體及科研單 位重要的參考資料。 8. 在發展裂流監測與預警方面,改進裂流影像判釋模式,提升準確率和運算效率,並 提升為全自動化;同時應用於監視站影像資料,蒐集更加完善的裂流案例,記錄裂 流從生成至消散的整個過程;採用衛星和監測站影像中所蒐集的裂流案例,以倒傳 遞類神經方法,建立宜蘭縣外澳海域裂流經驗統計模式。 9. 在落實船舶海氣象觀測方面,透過海上遍布各式船隻作為載具,建構各式國籍之合 作氣象觀測船隊,建立行走的海上氣象站,並落實國籍船隻參與海氣象觀測資料蒐 集政策,且導入智慧物聯網技術,開發應用AI S 船舶自動辨識系統傳遞氣象資訊技 術,透過AI S 或者衛星將資料傳回至全臺41 座陸地上的岸臺,達成海上氣象即時觀 測傳輸及監控,改善海面各種災害性天氣之預報與預警能力,並確保海上各項活動 安全。111 年完成3 艘船舶裝設氣象觀測儀器並成功透過AI S 傳送氣象資料,提供 未來建構100 艘船舶氣象觀測船隊之改進經驗,落實海氣象觀測。 10. 在擴增高密度沿岸海氣象觀測方面,建置臺灣沿岸高密度地面氣象站及中低層環境 大氣剖面氣象觀測網,獲得海陸交界之大氣環境資訊,111 年完成40 座沿岸海氣 象觀測站建置,提升氣象局對低層至邊界層環境三維空間的監測能力,增加沿海地 區氣象觀測資料,不僅可供天氣預報作業所需,對於沿岸風能運作,提供長期背景 之高空風觀測資料,亦可提供風能應用資料庫與空中飛航安全之預警資訊,更有益 於綠能系統的運作與營運,滿足沿海養殖、漁業、海空航安、綠能及民眾遊憩各層 面所需之氣象資訊。 11. 在桃園海象監測網布建方面,與桃園市政府協力合作,規劃5 站近岸波流遙測儀, 111 年已完成首站觀音白玉站,除可擴大氣象局遙測監測範圍,觀測到海面海流波 浪資料提供桃園市政府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協助該市未來海岸環境監測及災害 應變決策,可望提升海岸遊憩安全,強化油污、海漂垃圾等環境災害應變。 22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