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83.67 秒下降至72.17 秒[ 提升14%],平均號誌延滯秒數由34.5 秒下降至21.67 秒[ 提升37%] ),進而提升車隊續進能力及道路服務品質。 2. 建立智慧鐵道通訊介面技術標準規範,帶動鐵道設備國產化,加速我國智慧鐵道產 業發展。 3. 完成緊急救援車輛智慧號控系統驗證實作( 本[111] 年度所驗證實作成果大幅提升 車輛順利通過路口之機率[ 從32%提升至96%] ),提升運輸服務水準,並節省車輛 能源消耗進而達成減少空污之目標。 ( 十) 本(111) 年度科技研發績效均具體落實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之總體科技施政目標,主要 成果摘述如下: 1. 在精進氣象預報效能與準確度方面,為建立與國際同步之前瞻數值模式技術,推升 與深化國內產學研各界之大氣研發能力,111 年持續精進數值天氣預報系統並發展 先進預報產品,包含完成高解析度(1 公里) 區域數值模式之作業策略評估;颱風數 值模式之24 小時颱風路徑預報平均準確度提升達8%、24 小時強度平均準確度提升 達26%;此外,完成開發未來1 至4 週及1 至3 個月東亞地區網格點之極端高溫預 報指引;採用氣象局第一代海氣耦合模式之溫度資料,透過比對臨近值與氣候值建 立極端高溫指標,提供東亞地區110 公里網格點之極端高溫預報分布圖,讓使用者 可參考高溫預報趨勢擬定因高溫而受害的各項補救措施;作業化提供偏差校正後之 高解析格點(1公里) 單週累積降雨預報予國立成功大學水文科技中心進行水文模擬, 產製全臺重要水庫之入流量預報,供水利署進行水資源管理相關決策應用。 2. 在精進氣象雷達災防預警技術方面,為滿足氣象局強化降雨監測能力及各防救災單 位之作業需求,發展雷達10 分鐘QPE 技術,以每10 分鐘更新之頻率提供過去10 分鐘QPE 產品,以更即時且更準確提供短延時強降雨系統之瞬時變化降雨之時空分 布資訊,提供極短時降雨預報相關作業之參考。針對108 年至110 年間具較強降水 之天氣系統( 冷季鋒面、梅雨鋒面、西南氣流、午後對流、颱風),對C波段雙偏 極化雷達資料觀測區域之降雨估計結果,與原雷達觀測網之定量降雨估計結果進行 統計分析比對,整體降雨準確度提升10%,改善效益高於原規劃之8%;為強化山 區遊憩安全,於111 年5 月1 日起針對雙北地區3 處流域( 臺北市雙溪、新北市大 豹溪及虎豹潭) 開始試行「山區暴雨警示訊息」災防告警服務,強化短延時強降雨 導致溪水暴漲之山區高風險遊憩區域的安全警示,提供民眾及各級防災機關即時應 變及防範。於5 月31 日針對新北市大豹溪流域首次發布,並於9 月11 日中秋連假 22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