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5) 農作物基因編輯突破:以原生質體再生法成就非生物性且不帶外來遺傳物質的基 因編輯 植物原生質體再生自1960 年代發展後,成為重要的植物功能性基因體驗證平 台。雖然擁有單細胞再生,不會產生雜合細胞的再生植物優勢,但受限於缺乏合適 組織培養與再生技術,再生速度緩慢與效率低,無法廣泛應用於不同作物,且再生 過程可能造成的染色體變異,令許多學者卻步。目前商業栽培番茄的多個重要抗 病( 細菌、真菌與線蟲) 與抗逆境( 乾旱與高溫) 基因,皆是育種家經傳統育種方 式由秘魯番茄導入。但是秘魯番茄的自交不親和與高種源歧異度,一直困擾育種家 廣泛利用秘魯番茄種源進行抗病與逆境育種。中研院成功建立秘魯番茄(Solanum peruv ianum) 原生質體再生,利用不帶外來遺傳物質的酵素反應方式進行基因編 輯,並由染色體與基因體學驗證,無論是二倍體或四倍體細胞皆維持穩定的染色體。 由於許多重要作物皆為多倍體,多倍體基因編輯在農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利用 不帶外來遺傳物質的酵素反應方式進行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免除傳統對基因改造作 物(GM) 帶有外來遺傳物質的疑慮。 2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