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創新人才培育 海外專業人才 延攬 111 年度協助國內企業延攬955 名海外專業人才來臺服務,以半導體、資通 訊及電子電機產業為主,此結果與我國科技產業產能相符,符合我國重點產 業發展所需。 延攬人才投入 學研成效 1. 培植人員含本國籍大專生32 位、碩士生59 位、博士生15 位、博士級研 究人員4 位、專任人員12 位;非本國籍含碩士生3 位及博士生1 位。 2. 培養具備衛星影像分析及人工智慧分析之人員,包含博士生2 人、碩士生 6 人,大學生6 人。 推動性別平權 培育女性研究 人員 提升參與離岸風電領域女性研究人員47 位,以推動性別平權。 提升國際影響 形成、參與國 際重要合作團 隊數 1. 在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相互承認協議(CIPM–MRA) 架構下,已有397 項量 測能量登錄於國際度量衡局關鍵比對資料庫,使我國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 室所出具之校正或測試報告為國際101 個會員/154 個機構所承認;參與 國際技術活動42 場次,並簽訂2 項國際合作備忘錄。 2. 形成參與國際重要合作共13 組團隊,參與12 場國際重要會議,並簽訂7 項重要國際合作。 3. 與O–RAN聯盟合作,舉辦亞洲區Plugfest 活動,並於O–RAN聯盟會議 報告成果及討論交流。 4. 舉辦APEC論壇「透過再生能源憑證促進區域再生能源成長」,邀請美國、 墨西哥、日本、紐西蘭、澳洲等10 國參與,建立未來一致性標準的發展共 識。 5.111 年9 月29 日及10 月6 日辦理2 場「國際再生能源憑證諮議會」,邀 集紐西蘭、澳洲、英格蘭專家,自制度面交流我國與亞太區憑證互認機制 之可行性,自技術面分享新興氫能市場發展現況。 重大國際合作 與鏈結成果 1. 由工研院、資策會與國內資通訊廠商組成技術國家團隊,參與3GPP 等 5G相關國際標準制定。 2. 參與3GPP R17 5G+等國際標準會議7 場/13 人次,累計提出15 件前瞻 技術研發成果,其中9 件獲納入國際標準。 3. 建立臺日設計專利優先權證明文件電子交換機制,111 年上線後至12 月止 雙方共提出813 件交換。 完善資料治理 體制 完善全球專利 檢索資料庫 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 提供本國及全球累計1 億5,218 萬9,157 筆專利 案件資料,111 年外界檢索次數達288 萬2,449 次,有助企業掌握產業趨勢 及擬定技術創新或迴避設計策略,布局全球。 發展一站式申 辦服務 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累計查詢次數達3 億次;商工公司登記、商業登 記相關各項申請於單一網站完成,一站式線上申請案件達275,856 件,企業 節省辦理時間827,568 小時。 政府資料開放 及觸及人數 本年度將計畫成果透過地熱探勘資訊平台、臺灣活動斷層網頁、臺灣水文地 質資訊系統網頁等資訊服務,開放提供一般民眾查詢應用,年服務人次達 514,679 人。 韌性社會基礎 設施建置維運 及研發 強化能源自主 能力與系統韌 性 1. 完成離岸風電技術指引,提供國內離岸風電產業相關業者符合本土特殊場 址條件及我國法規之依循準則,協助並落實離岸風電工程設計暨監造技術 本土化,同時減低離岸風場開發風險。 2. 完成允能( 第1 批) 及彰芳一期( 第1 批) 離岸風場專案驗證審查,核發專 案驗證審議建議書,提供後續風場運維參考,降低營運風險。 18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