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擴散科研成果 研發成果擴散 2. 在合作團隊養成方面,包含氣象局內部5 個單位( 第三組、氣象科技研究 中心、氣象資訊中心、氣象衛星中心、氣象預報中心) 及外部3 個單位( 經 濟部水利署、資拓宏宇氣象資訊團隊、多采公司氣象團隊) 組成合作團隊 執行計畫,透過跨領域的分工合作,進行中長期雨量預報資訊在水資源跨 領域應用之研究,研究成果可促進氣象預報資訊在跨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深化產學研創 新與鏈結 1. 透過學研協助產業園區合作專案推動,建立跨校、跨領域合作服務團隊, 投入學界研發動能與充沛人力資源,聚焦園區特定之發展議題及廠商共同 需求,促成園區產學自主合作計畫25 案,合作金額總計1,752 萬元。 2. 透過結合廠商導入專班、社群技術聚會、技術講座、產學策略會議等多元 模式,培育具專案實戰之產業人才。共促成產學合作7 案,包含義守大學 與華泰電子、屏東大學與國巨、長榮大學與慶奇科技、優力勁聯與南台科 大及靜宜大學、清華大學與慶奇科技;企業總實習機會近百位,經篩選媒 合錄取人次共計45 位。 專利獲得、技 術移轉及技術 服務 1.發展智慧流通與物流創新服務解決方案,獲得發明專利共5件,包含中華民 國專利4件:「憑證驗證輔助裝置、系統及其方法」、「自動導引車定位 系統及其操作方法」、「自走車導航裝置及其方法」、「通訊系統及其方 法」;泰國專利1件:「折疊式保冷箱」;獲補助企業申請新型新式樣專 利獲准1件:「永續發展指標分析系統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analysis system」獲中華民國新型新式樣專利。 2. 工具機及奈米粒子量測領域專利獲得數2 件及授權技術服務42 件,將研發 之量測技術持續導入我國半導體及智慧機械產業解決量測問題,技術移轉 金額達10,056 千元。 3. 建立並維持133 套國際等同之國家量測標準系統,完成5,292 件國家級校 正服務,收入55,255 千元全數繳庫,並提供產業界近2,200 家校正服務傳 遞標準量值,確保國家研發、生產製造等活動之量測一致性及準確性。衍 生國內二級校正服務年約393萬件,服務國內約196億元之檢測市場規模。 4.「燃料電池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專利,解決當燃料電池因積水問題或性能下 降導致輸出電壓低於額定電壓操作下限值問題,提升燃料電池效能;「有 機金屬化合物及包含其之有機發光裝置」專利,透過自有結構關鍵OLED 發光材料專利布局提升材料自主率。 5. 以「染色熱能再應用」技術,協助業者藉由染色機蒐集資料與大數據分析, 提升染色機熱能運用效率,開發染色熱能再應用可視化介面模組,實現節 能效益達42.15 kLOE/ 年。 6. 輔導235 家服務業大用戶及集團用戶及207 家工業大用戶,協助節能診斷 及節能措施建議,推動落實改善。發掘節能潛力3.83 萬公秉油當量。 引領產業創新 帶動產業成長 發掘新南向市場商機,推動5 案新南向主題聯盟,引領44 家業者將其產品或 服務輸出及導入數位創新行銷工具,發展適地化商業模式,成功布建15 家在 地合作通路,創造新臺幣4.5 億元海外商機。建置離岸風電、儲能及節能輪 胎領域之相關標準、規範及檢測認驗證能量,提供國內產業接軌國際之標準 及檢測驗證技術,健全產業環境永續基盤。 187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