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 一) 成就全球頂尖研究 1. 數理科學組:中研院「數理科學組」除持續進行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等數理 與自然學科的研究,增加人類知識與對自然界的理解以外;也投入相當多的經費與 人力在地震研究、生醫科技、永續與減碳科技、人工智慧與資安研究等領域,將最 新的科學發明或發現應用於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社會韌性與整體競爭力。111 年在 代數理論、臺灣東部外海的板塊運動、假新聞干預技術、新冠病毒基因體分析、黑 洞觀測、能源材料、都市空氣污染、量子密碼等研究主題,均產出相當具影響力的 成果。並選列六項重點成果簡介如下: (1) 利用海底大地測量與地震震源機制探討琉球隱沒帶南段斷層滑移行為 隱沒帶為地震好發的區域,瞭解大地震與海嘯潛勢十分重要。臺灣鄰近之琉 球隱沒帶變形前緣因缺乏陸地設置全球導航衛星觀測站,需仰賴橫跨海溝兩側的海 底大地測量資料,估算隱沒帶淺層斷層可能孕震區域、地震規模、以及斷層潛移之 深度及範圍。團隊利用臺灣東部外海沖繩海槽及南澳海盆的二個海底測站的水平速 度及鄰近地震震源機制,推測琉球海溝南段的變形受到板塊聚合及弧後擴張影響, 橫跨增積岩體的水平縮短率由臺灣近岸的92 mm/yr 往東至加瓜海脊增加到123 mm/yr。臺灣東部外海的板塊聚合作用,除了在大陸及海洋岩石圈產生顯著變形, 也可能造成規模7.5–8.4 的板塊界面地震。鄰近臺灣最大水平應力和板塊聚合方向 一致,而遠離臺灣向東往加瓜海脊的方向,最大水平應力的方向轉為與海溝方向垂 直,主要的能量可能藉由板塊界面地震釋放,部分能量可能由弧前盆地內的構造或 板塊內部變形釋放。 1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