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保障人民福祉 食安、資安、災 防等技術發展與 落實數 1.「建構韌性防災校園與防災科技資源應用計畫」依全國各級學校之災害 潛勢資料,進行防災校園建置工作,透過防災教育服務團與地區環境威 脅特性,並配合現有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料庫之建置資料,協助全 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基礎防災工作學校428所、進階推廣案學校38所、 特殊教育學校維運案28 所),檢核其災害潛勢、製作防災地圖、擬訂災 害防救計畫、進行避難演練及依地區特性與學校特色發展防災課程或防 災基地,更將課程結合科技運用,以智慧防災打造嶄新的防災教育體驗。 2.「新學校午餐創新推動計畫」建置示範場域4 處,推廣智慧化校園餐飲 服務平台,全臺22 縣市超過3,000 所學校實際使用,發展學校午餐地 產地消合作模式,全國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食材覆蓋率達96.17%, 一般學校為96.57%,偏鄉學校為94.95%。 推動性別平權 鼓勵女性投入科 研活動 「先進資通安全實務人才培育計畫」與國科會合作辦理第2 屆「尋找資安 女婕思(GICs) 競賽」,共223 名女學生參與,透過資安大地遊戲設計資 安概念題型並結合情境,吸引更多優秀女學生投入資安學習;為破除性別 刻板印象,增加資安從業人員之女性比率,舉辦「資安女力專題講座」2 場次,邀請資安相關產業之女性主管分享其工作經驗,藉此激勵有志於資 安領域發展之女性學子,持續朝向目標邁進,共239 人次參與。 強化科技人文 素養 科技人文跨域人 才培育 1. 發展議題導向敘事力及前瞻人才跨領域課群、學習環境與課程發展課程, 共222 位教師參與,培育12,097 人次學生體察未來趨勢變化,具備知 識創新、融通、整合應用之能力。共開設340 門跨領域創新課程,研發 前瞻課程201門,49個教學模組及43種教材,提升學生之跨域敘事力、 探索公共議題及養成處理真實世界問題之未來人才。 2.「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培養大學新生核心素養,運用科技工 具探索未知、主動求知、統整碎片化的資訊並進行有意義溝通。已重構 及新設98 門新常態相關議題課程、86 門探索導向學習課程( 含46 門必 修課),選課學生11,454 人次推動大學校院活化跨院系新創課程模組發 展機制,創新教學改革與教師社群之經營,專業課程教師搭配專業敘事 力教師。 提升國際影響 形成、參與國際 重要合作團隊數 重大國際會議 1.「第二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與國外大學或國際磨課師平台合作,開設 24 課次磨課師課程,計22,080 人次註冊修習,共544,752 人次使用課 程;辦理「國際網路合作學習平台競賽」,共有10 個國家、91 組學生 團隊、969 位師生參與。 2.「先進資通安全實務人才培育計畫」與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 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8 國共同主辦「國際資安教育研習(Global Cybersecurity Camp, GCC 2022 Taiwan)」,我國選薦6 名學生參 與跨國研習小組討論及進行專題發表。 13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