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提升經濟表現 • 擴大就業 • 促進投資 • 輔導廠商新增工作機會 數 • 廠商增加研發及生產投 資金額 1. 中研院育成中心( 包含南軟及園區) 自93 年至111 年底共扶植 59 家生技廠商,目前公開發行者有13 家,總市值估約新臺幣 3,539 億元,占臺灣生技產業總市值約29%。 2. 截至112 年3 月底,中研院育成中心( 包含南軟及園區) 進駐 廠商共45 家,促進約新臺幣200 億元之民間投資,創造989 個就業機會,進駐廠商總市值近新臺幣3,000 億元。 3. 自108 年起,有4 家園區育成廠商順利完成募資以投入研發及 生產,包含「免疫功坊」於110 年完成2,400 萬美金( 約新臺 幣6.7 億元) 的A輪募資、「新析生技」於110 年完成Pre–A 輪新臺幣1.3 億元募資、以及「安宏生醫」於112 年完成A輪 1,000 萬美金( 約新臺幣3 億元) 募資,「藥華藥」於112 年 海外募資達4.62 億美元( 約新臺幣141 億元),創臺灣生技公 司海外籌資最大規模。 人才延攬 • 延攬人才投入學研成效 • 延攬國內外專業人才投 入學研人數 中研院105 至112 年,陸續延攬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郭 沛恩先生、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奇鴻先生、加拿大 阿爾伯塔大學教授呂桐睿(Todd L. Lowary) 先生、美國猶他大學 教授李元斌先生、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程淮榮先生與臺 灣大學地質系特聘教授鍾孫霖先生、交通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林 若望先生、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講座教授張卿卿女士、臺灣大學教 授陳于高先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彭威禮先生、美國科羅拉 多礦物大學教授吳台偉先生、交通大學張文豪先生、臺灣師範大 學教授吳朝榮先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李志浩先生來院,分別領 導中研院生醫所、細生所、生化所、數學所、分生所、地球所、 語言所、環變中心、天文所、化學所、應科中心之量子光電專題 中心、人社中心之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環變中心之海洋 能專題中心、基因體中心。此外,也網羅2 名特聘研究員:尤釋 賢先生、陳祖為先生;與7名研究員:艾沃克(Elling, Volker) 先生、 莫仲鵬先生、楊淑珺女士、程之寧女士、傅約翰(Duncan, John F. R.) 先生、許文泰先生及竇依仁(Oran Doyle) 先生加入研究團 隊,為中研院帶來新的研究能量,提升國際視野與廣度和在國際 學界的能見度。 人才培育 • 國內專業人才培育人數 辦理國際研究生學程( Ta i wan I n t e r na t i ona l G r adua t e Program, TIGP):就讀本學程之外籍生有338名,約占在學生總 數之62%,且國籍分屬於47個國家,深具國際化水準。學程迄今 共培育717位畢業生,於知名學術期刊發表逾2,280篇學術論文, 多數畢業生持續擔任博士後或從事教職,在學術教學研究貢獻一 己之力,亦有許多畢業生受到醫學、生技、資訊科技等知名企業 所延攬。近半數畢業生選擇留在臺灣服務,其中包含中研院聘用 之226位優秀的畢業生繼續在院內擔任博士後研究學者。 1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