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

2. 育成優良牧草品種2 件,另選育3 個芻料燕麥潛力新品系,可作為產業牧草 供應新選擇。增加牧草種植面積50 公頃,每年產值增加750 萬元,並建立 牧草多元調製技術3 件,產品市值提升20%(且提升畜牧生產效率20%); 提升國產芻料使用率5%,降低畜牧生產成本10%。 3. 結合漁業調查,於大洋、陸棚及定棲等不同生態區位取得野生種原,建立鬼 頭刀、杜氏鰤魚、黑口與刺鯧活體蓄養技術,並培育母旭蟹完成抱卵,另完 成遠海梭子蟹、水晶鳳凰螺、銀塔鐘螺稚螺及螻蛄蝦幼蝦之種苗培育及放流 共計42 萬隻/ 顆,預計可增加236 萬元之產業效益。 4. 建立數位產銷管理體系,串聯數據分析系統,成功扶植契作農漁戶,其契作 金額約838 萬元,並強化會員連結與消費資訊推播,平台數位銷售金額較去 年同期提升25.9%,110 年營業額約2,040 萬元。輔導業者導入甘藷雲端管 理系統平台,已減少損耗並提升產值4,600 萬餘元,且透過冰烤甘藷及相關 產品外銷日本,110 年度交易金額超過3,900 萬元。 5. 單體牡蠣養殖結合綠能設施新模式,在60 天試驗期間平均殼長有116%成 長,重量增幅高達936%以上,顯示出在無陽光下,陸上設施牡蠣養殖具可 行性。 6. 精進農業減塑減廢利用與加值化技術,完成農業減廢利用技術12 式,降低 農業剩餘資材處理成本5%以上。其中以大豆( 黑豆) 採後乾燥調製減廢技術, 可有效使大豆乾燥調製階段之損耗由16%大幅降低至10%以下。另推動農 業剩餘資材再利用,建立仿魚卵膠囊包覆營養素的製備技術、海藻萃取及發 酵海藻副產物應用技術等加值化技術4 式,提高農業剩餘資材價值1.5 倍以 上,且與相關廠商完成技轉。 7. 優化9 項農作物冷鏈技術,完成35 項有關採栽培管理技術優化、生物製劑 應用、採後處理技術、預冷設備及技術導入、新式包材、包裝之開發與防治 資材之採前採後處理等技術開發,約可減少7-47%之產品損耗、延長7-30% 之供貨期,降低農場栽培損失與增加產品可銷售時間。成功導入小果番茄無 萼片供應技術,使產品於3 家國內生鮮量販通路上架銷售。 8. 協助合作社完成芒果格外品進入加工體系,導入自動削皮機與熱泵乾燥機, 透過完善之場域空間設備規劃及加工與乾燥技術提升,促成55 戶農戶契作, 獲益約400 萬元,並創造芒果加工產品產值約300 萬元。另成功開發第1 支 77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