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整合產學研人才能量 (1) 在學端人才培育:110 年共計促成產學合作60 案,培育企業所需人才共 計615 人,參與學校包含虎尾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 等,協助107 家次企業參與產學合作案,企業贊助獎學金共計613 萬, 業界師資374 人進入校園授課及接軌產業實作訓練,促成企業即戰力人 才養成。 (2) 成立智慧製造跨校跨域教學策略聯盟:開發「智慧製造感測聯網與數據 處理分析技術」、「製造運營管理技術」及「智慧製造資料庫與大數據 分析」3 門共通教材,落實跨域之教學課程,且透過競賽、成果展之方式 建立相關廠商及研究機構之產學人才培育合作關係,達成教學資源整合 與技術共享目的。此外,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合作,提供三門教 材共217 支教材模組影片,讓學員免費註冊學習,將數位教材成果廣泛 擴散至產業。 ( 二) 連結未來 1. 提高中小企業數位化能力 (1) 供應鏈數位串流暨AI 應用:補助25 家建置案業者,與其200 家上下游 供應鏈廠商數位資料串接,以AI 技術提升良率、效率與決策品質,預計 3 年內可降低成本達14 億元、整體設備效率平均提升21%以上。 (2) 推動智慧製造輔導團:協助國內中小企業導入智慧製造找答案,協助國 內智慧製造系統廠商找商機,自107 迄今已提供1,191 家中小企業諮詢 診斷服務,協助239 家廠商申請政府資源約9.56 億元,帶動廠商投入約 20.3 億元。 (3) 協助中小企業智慧應用升級:協助47 家中小企業,依需求導入可視化、 透明化、可預測或自適化之智慧應用服務模組,以提升智慧化程度,具 有提升中小企業智慧製造能力之產業升級意義。 (4) 打造國產智慧機械雲平台:開發智慧服務模組(APP),累計完成176 個 智慧應用服務模組(APP),已有奕達、創技、協易、富強鑫、台灣歐西 瑪等41 家廠商透過雲平台導入下載APP 使用並開創效益,帶動國內63 家業者投資新臺幣15.8 億元,並吸引1,162 名廠商成為機械雲會員;與 國內4 大公協會如機械公會、電電公會、軟體協會與電路板協會共同合 作,跨域建構生態系。 7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