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效能高安全性鋰金屬固態電池技術開發:以低反應性鋰金屬電解質技術、 鋰金屬保護技術、陶瓷隔離層技術及固態電解質技術、安全失效(PEC) 技術 等解決鋰金屬電池壽命及安全性問題,成功開發出高性能鋰金屬固態電池, 能量密度達 350 Wh/kg,且壽命可達 400 次循環,同時通過針刺與過充安 全測試。 4. 國產釩液流電池系統設計及驗證: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D區示範場域完成 國產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設計及建置,包含國產電池堆、管線配置、偵測系統、 供液模組等系統周邊與電控系統。並且完成遠端操作與監控設定,測試系統 併網的運轉效能及穩定性,已進行運轉驗證達200 小時。 ( 四) 系統整合 1. 氣象資訊服務於綠能電力調度之應用:完成臺灣西部 10 座全天空照相儀建 置,透過每分鐘全天空影像的即時資料,提供後端查詢顯示,並介接導入後 端全天空照相儀資料分析系統技術開發團隊進行雲量辨識、計算雲移動速度 及雲量觀測資料網格化分析開發,研發太陽能輻射即期預報,作為再生能源 ( 太陽能) 與非再生能源發電之間調度的依據。 2. 研發分散式能源聚合調度技術,並提供電網輔助服務:分散式能源聚合調度 技術,可將群體電力用戶表後(BTM) 能源設備,聚合成一較大規模、可供電 網調度的資源。且透過此技術,可與電力公司輔助服務調度平台連線運作, 聚合群組電力用戶表後設備以及併網型儲能,參與市場交易提供電網輔助服 務。累計促成民間投資建置儲能 10MWh,提供電網輔助服務 25MW,並培 育1 家聚合服務商。 3. 開發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與地理空間資訊應用,並導入台電各縣市區處:協 助台電公司配電處推廣本土化配電管理系統至全臺各縣市區處,目前已於雲 林、北北、高雄、基隆、苗栗、南投、彰化、嘉義、新營、屏東、花蓮及澎 湖等十二個區處進行推廣與建置,未來將可有效管理台電約 4,000 多條饋 線。以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及地理空間資訊應用之「智慧配電網路管理系統 iDNMS」,榮獲2021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本技術可 調和國內電力與資通訊系統產業,建立本土維運供應鏈,協助配電系統管理 再生能源,縮短停復電時間,提升系統供電品質,相關技術有利推廣至國內 外配電與微電網場域應用。 6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