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及臨床試驗之場域,累計已與21 家企業合作,執行臨床試驗案45 件, 帶動生醫園區之臨床轉譯研究。第二生技大樓共計60 單位標準廠房,110 年止已核配26 家廠商,達九成進駐率。110 年1 月第三生技大樓開工,將 可提供50 單位標準廠房,帶動75 億元投資。 3. 精 進 園 區 拓 銷 與 扶 育 機 制, 南 部 科 學 園 區 以「 新 創 醫 療 器 材 加 速 器 ( TransMedx)」持續輔導臺灣醫材新創公司成長及募資,110 年創價醫材加 速器平台提供技術服務81 案及TransMedx 促成4 個新創團隊成立公司,並 累計募資約876 萬美元。園區建置牙科、骨科醫材生醫聚落與各大醫院與學 校進行場域合作,串聯南北推廣國產醫材,迄110 年已於8 家醫療機構建置 12 條體驗診線,持續帶動生醫產業價值提升。 ( 三) 完善生物資料整合平台 1. 建立資料格式及標準化,衛福部「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與國內 31 家人體生物資料庫簽署合作協議,登錄收案人次累積達51 萬例。並建立 COVID-19 患者之基因數據庫,開放申請使用,協助產業開發相關產品。 2. 擴充資料庫基盤,推動加值服務 中研院透過執行「臺灣癌症登月計畫」解析國人肺癌及乳癌病人之基因體 數據,已累計605 例基因體數據、412 例蛋白體大數據,加速癌症精準治療之 研發。衛福部因應COVID-19 科技防疫,109 年建立「臺灣新型嚴重特殊傳染 性肺炎研究網及資料庫」至110 底收案541 件,建立150 例COVID-19 患者 基因數據庫,為國家重要公共醫療資源。 ( 四) 生醫跨域產業技術 1. 融合跨域科技以加速新藥開發、提升醫材價值、推動健康照護整合管理 因應COVID-19 疫情檢驗量能需求,衛福部截至110 年12 月指定249 家 跨區域檢驗實驗室,有效提升檢驗量能。110 年我國新藥獲國際上市許可共8 項、國產創新智慧醫療器材產品成功上市共5 件、核准114 件細胞治療技術施 行計畫。 2. 運用智慧科技,推動場域試驗與創新服務模式 經濟部推動開發輕量化影像檢測裝置與軟硬體整合之智慧醫療創新解決方 案,於臺北、桃園、臺中、雲林、臺南與花蓮等縣市醫療院所/ 機構完成1,700 人次之智慧醫療服務場域驗證。衛福部自107 年建立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示 6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