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

農委會完成農地重要生態區空間區位劃分結果,施行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 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研究成果更可直接對應在綠色給付、生態服務給付、生態薪 水等應用面向,另已建立完整生物多樣性指標建構方法,可運用執行調查工作並建 立單一物種之生物多樣性指標。另外透過長期生態監測及調查,蒐集研發基礎資料 蒐集/ 調查/ 分析之資料新增19.9 萬筆,生物遺傳資源資料新增3,810 筆,並建 置於資料庫以供學界及政府機關使用,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同時利用最新之人 工智慧演算法開發聲音自動辨識技術,發展適用於臺灣發聲野生動物之自動辨識系 統,蒐集臺灣陸域脊椎動物230 種,聲音484 類,標記聲音10 萬餘筆,完成野生 動物聲音自動辨識工具開發,以YOLOv5 物件偵測演算法建置自動辨識模型,提 升生態監測資訊蒐集量能。 原能會完善核安、輻安管制及放射性廢棄物等相關規範與安全基準,並藉由製 作教材、文件、使用手冊等,提升使用者對於風險告知視察管制工具之熟悉度;另 發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關鍵技術,建構潔淨能源環境,以提升能源安全。 原民會活化原住民族地區閒置農( 草) 地,轉型為「土地– 草– 動物」一體的 土地活用循環型農畜模式,發揮國土與環境保全功能,包含屏東牡丹鄉大梅部落、 獅子鄉新路部落、新竹五峰上大隘部落。另外完成建立原住民族林畜多態示範點9 處,基於環境永續原則,同時保障原民族人小規模養殖戶與發展原鄉特色農業生產。 ( 三) 保障人民福祉 近年來食安、資安、疫情問題不斷,以及極端降雨、颱風、地震等天災層出不 窮,常造成民眾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因此政府積極透過發展各類科技,從預防、應 變、重建三面向應對各種災害,保障人民安全。量化成果包括發展食安技術107件、 資安技術25 件、公衛技術39 件、醫療技術123 件、災防技術739 件等,另外針 對偏鄉地區及弱勢民眾運用科技快速提供服務,共24 萬5 千餘人受惠。各項質化 成果分述如下: 1. 提升政府效能 內政部營造安定、安居、安心的生活環境,打造宜居環境,維護民眾居住 權利,完善親民服務,具體成果包括建造高齡者安居敬老環境安居家園;整合 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應用,提供建築避難引導、消防救災新發展方向;建 置防救災用工程重機械線上登錄系統及招牌廣告巡查系統,並推廣至全國22 縣 市使用;介接民生資訊,例如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等18 種類別及40 子項, 並強化資安防護及監控,以滿足民生需求,扣合貼心數位服務;運用5G高速 4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