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透過完整之資料架構及串接資料能量,有效 針對科研創新生態圈中特定參與者之需求,提供科研活動相關基礎資訊 服務,另外協助國科會落實「科技計畫總歸戶」掌握計畫上中下游全貌, 並發展科技計畫七大計畫屬性之目標與關鍵成果通用指標獲部會好評。 提供CONCERT 與NDDS 服務,節省全國採購書刊經費約4 千8 百餘 萬及節省人力超過200 人年。 (7)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在海洋環境調查方面長期觀測調查成果提供珊 瑚礁島─小琉球的長時間生態調查資料,第四季調查發現稀有的龍王鮋, 為小琉球海域首次發現的紀錄種。完成研發作業深度3,000 公尺之輕型 工作級ROV及深度1,500 公尺之水下滑翔機原型機。透過自主開發市值 3,000 多萬輕型工作級ROV 與800 多萬水下滑翔機。並運用ROV 搭配 勵進研究船,藉由高精度水下定位之優勢,精準再訪棉花火山「魔王煙 囪」完成海底熱液、礦石採樣等探勘。 (8)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完成國內學研界第一座8 吋GaN化合物半導體製 程平台及80GHz RF 元件開發。另與台積電、聯電等指標性公司合作, 新增下世代記憶體、快速電晶體、功率元件等整合性技術課程,於疫情 管制期間轉為線上課程與見習,年度訓練人數未受影響,並增加200 餘 名學員。 3.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持續運維國內外先進光源實驗設施,提供優質研究環 境與服務。用戶發表於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資料庫SCI E 論文共計471 篇,近 年產出之論文平均影響力指標( I F) 由109 年度8.2 提升至9.7,學術研究影 響力逐年顯著攀升,彰顯利用先進光源探索前沿科技的重要性;重大成果包 括啟動第3 階段臺灣光子源建置計畫,並陸續開放第2 階段實驗設施,奈米 X 光顯微術( TPS 31A) 光束線於110 年11 月通過竣工檢查,PXM實驗站以 白光模式成功出光;此外,技轉廠商並與生技公司合作,將微型光譜晶片應 用於新冠病毒快篩檢測儀,該技術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我國食品藥物 管理署認證,並與臺北醫學院合作,參與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型抗體檢測,協 助驗證光譜強化快篩檢測之應用,以光源技術協助產業創造新價值。 4.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持續研發與推動災害預警及防減災關鍵技術能量,整 合颱洪、地震、 坡地等防減災科研技術之發展與應用落實應用約 28 件,如 利用機器學習開發極端降雨預警技術、開發大規模崩塌預警技術、山區聚落 3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