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健康長壽為目標,向全球徵求跨學科領域且具創新前瞻思維的研究計畫。2021 年第二輪計有7 組臺灣個人及團隊通過評選,除各將獲得每年5 萬美元( 至多2 年) 之研究經費外,並於2021 年9 月受邀出席NAM舉行的線上創新高峰會,與世界 各合作單位、相關學者及研究人員、投資者,以及創新者一同分享交流研究成果。 經濟部為加速國家標準與國際接軌,參與3GPP 等網路資通訊國際標準制定會 議17 場,累計提出41 件前瞻技術研發成果技術貢獻,其中21 件獲納入國際標準, 有助於為我國建立關鍵智財權機會,建構高價值產業型態奠基,以提高技術自主性, 促成國內產業轉型為智財導向之加值產業。另參與美國環保署國際環保夥伴計畫, 針對再生能源憑證應用於Energy Star、歐盟碳邊境機制、臺灣淨零路徑四大工作 圈及多元應用構想等進行議題討論,並與I -REC、歐盟GO等憑證制度單位持續交 流,促進T -REC與國際鏈結。此外,亦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交流活動,參與國際重要 組織或投入國際科技事務,藉由建立雙邊或多邊合作關係拓展外銷市場,提升國際 影響力,110 年形成、參與國際重要合作團隊共計13 隊。 ( 四) 完善科研環境 優良的科研環境是產出卓越成果的基礎,透過設置先進研究設施,並規劃具彈 性及效率的設施使用流程,有助於各領域科研團隊掌握科學發展先機,另外透過跨 域整合共用資源,完善科技服務生態系,將可提升整體科研資源運用效能。110 年 度整體推動成果說明如下: 1. 科學園區為引進高級技術產業及科學技術人才,提升區域創新整合能量,積 極辦理招商活動及拜訪潛在廠商,110 年各園區共引進高科技廠商93 家, 投資金額達417.41 億元,持續壯大及完善園區產業聚落。為提升園區從業 人員專業技術,辦理人才培訓課程涵括半導體、光電、精密機械、資通、生 技、科技管理等,有效利用及整合培訓資源;另鼓勵學校開辦與產業接軌之 模組課程辦理人才培育課程,透過企業實習方式增加學生實務經驗,110 年 計培育產業科技人力13,884 人次。截至110 年止,累計有效核准廠商1,101 家,員工人數達30 萬1,722 人;110 年度營業額達3 兆7,180.88 億元,創 歷史新高,並較109 年度大幅成長22.81%。 2. 國家實驗研究院因應國際科技快速變化,配合國內先進研究發展對價格高昂 的尖端研究設施的高度需求,建置包括:世界級半導體整合的開放式研究環 境、完整之儀器技術工程平台與核心設施、開放與共用之雲端運算與大數據 3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