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

(2) 研究團隊研發非侵入性、免複雜手術程序的新創醫療器材「非侵入性安 胎子宮頸套環組」,標準化子宮頸閉鎖不全治療流程,預防子宮頸閉鎖 不全導致的孕期流產或早產,優點是無侵入性,因此提高醫師使用及孕 婦接受意願,具備全球布局的商業價值,並獲選2021 年未來科技獎。 (3) 生技醫藥核心設施平台於疫情開始時,就著手以CRI SPR/Cas9 核酸酶 法與ES-cel l based 方式製作人類ACE2 模式小鼠,提供新冠肺炎病毒 藥物及相關研究之測試平台,加速國內對新冠病毒疫苗之研發,促進國 內疫苗相關產業發展。 (4) 協助使用者建立病毒感染疾病的藥物篩選平台;建立基因體全新組裝程 式,提供基因體未知片段遺傳資訊,有助精準醫療與智慧育種,並榮獲 2021 年未來科技獎;整體而言,持續透過基礎科學研究之推動,達到提 升整體學術研究水準及強化研發量能;培育生物、醫學、農學研究人才; 推廣研發成果,促進生農醫藥等相關產業及經濟蓬勃發展之目標。 5. 人文社會前瞻主題研究 以人文關懷及學術研究創新角度,透過重要議題之研究與社會行動方案設 計,彰顯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對社會改革可能之貢獻,另鼓勵大學履行社會責 任,建立多元學術典範,創造大學制度變革可能性,並提出具體改善建議,透 過4 期計畫(102~111 年),獲補助學校已成功進入社區或部落,結合在地公 民團體進行實際操作,協助所在區域解決重要問題與困境。另外推動「大學與 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地方人文發展與跨域治理計畫」,藉由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 探討臺灣各區域之偏鄉縣、市所面臨之人文發展與跨域治理之問題,由單一或 多個地方政府與大學協同商定政策議題,地方政府提出配合款,並由大學在補 助下提出具有創新能量之解決方案,以實踐在地人文關懷,進而提升在地人民 之生活福祉,自105 年度開始,透過2 期(105~110 年) 計畫,以創新合作模 式串連大學與地方政府,已逐步建構具公私協力及人文發展之跨域合作機制。 另外重點培植我國在海外之優秀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人才,協助博士候選 人及年輕學者在海外進行學術研究及交流之所需,穩定精進研究,提升研究能 量,迄今已培育75 位海外優秀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人才。 27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