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厚實社會—公衛與防疫 生醫轉譯及新藥研發計畫 抗傳染性疾病新藥之研發 中央研究院 為善盡因應重大傳染病社會責任,中研院結合內外研究人才/ 技術能量/ 園區核心 設施,建置高效能「新興傳染病防治研發平台」於最短時間內研發快篩/ 診斷試劑、抗體、 藥物、小分子藥物與疫苗等技術,所建立的技術平台及研發策略,已應用到對抗新興傳 染病如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治療和預防的研發工作。 開發單醣化棘突蛋白疫苗及廣效mRNA疫苗 現階段COVID-19 疫苗所使用的抗原多以棘突蛋白為目標,其表面醣基化程度很 高,而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顯示,聚醣覆蓋的抗原較少突變,其所能誘發的免疫反應 極具開發潛力,因此研究團隊設計研發去醣化棘突蛋白疫苗,可以更完整地針對棘突蛋 白質序列中所有可能的抗原表位,引發更強的免疫反應並提供更好的保護,以防止感染 相關變異株。經由實驗證實,使用去醣化疫苗對於變種株所產生中和抗體的濃度比現行 疫苗多了2-3 倍,另外在轉殖鼠攻毒實驗也顯示去醣化疫苗對英國Alpha 變種株、巴西 Gamma 變種株、印度Del ta 變種株感染有更好的保護效果,此研究成果已申請美國臨 時案專利,並刊登於《科學轉譯醫學 (Science Trans lat ional Medicine)》。 開發新冠藥物應對疫情變化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 SAID)」病毒基因資料庫,發 現在病毒棘蛋白1,273 個氨基酸序列中,有超過1,000 個氨基酸會產生突變。因病毒突 變不斷進行,對疫苗及抗體的發展是一大挑戰。團隊從傳統中草藥典籍中,挑選出二百 種具有病毒感染治療效果的藥材,發現靈芝、紫蘇、薄荷等這些日常生活觸手可及的藥 材,即便稀釋100 倍都仍存在抑制病毒在細胞內複製的能力。另外經由倉鼠動物實驗驗 證,發現抗瘧疾的藥物-美爾奎寧及薄荷萃取物具有最顯著的清除肺部病毒效果,而奈 非那韋( 抗愛滋病藥)、靈芝萃取物、紫蘇萃取物和薄荷萃取物也有顯著的活性,所篩選 的藥物均為市面上流通且常見,因此提供既有藥物應用的新方向,後續可透過臨床實驗 調配出適切的配方,有機會作為疫情大爆發或出現緊急狀態時的準備用藥。而中草藥紫 20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