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價值—農業創新 智慧科技於農業生產之應用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近年來極端氣候造成作物生長時序錯亂、病蟲害增加、農作栽培及漁、畜飼養管理 不易,加上從農人口高齡化及農業生產人力短缺等因素影響,造成農業生產成本增加, 農業生產、栽培與管理技術的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之趨勢。藉由智慧農業創新科技的投 入及研發,將可提升農業生產力與高效生產管理,促使臺灣農業邁向高競爭力,且發展 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輸出產業。 研發智慧水產種苗生產系統,突破高價水產動物養殖瓶頸 國內外智慧水產養殖鮮少觸及種苗養殖,主因為藻類、餌料及魚苗孵育等培養參數 較為複雜且體型微小,須特殊影像辨識系統或設備進行監測。為補足產業技術缺口,研 發團隊聚焦於水產種苗之智慧養殖,針對藻類、餌料、魚苗之生產執行面向著手,透過 蒐集各項養殖參數,提供前端水下感知識別、人工智慧運算、水質系統監測,以及後端 物聯網傳輸與智慧機械設備反饋,完成智慧水產種苗生產系統之建置,種苗育成率相較 於傳統之大幅提升10 倍( 從0.3%提升至3%)。 此外,從試驗得知氧化還原電位值(ORP) 為魚苗收成關鍵指標,配合優化流程與穩 定水質參數,可減少33%餌料輪蟲餵食量並維持魚苗產能約5,500~6,000 尾,大幅降 低養殖水體負擔、減少水質惡化風險,進而降低總體養殖成本。相關成果於產業應用初 期適用於5 項高經濟價值魚種( 為石斑魚、吳郭魚、筍殼魚、金目鱸、加州鱸),未來有 助於國內擴增海外競爭市場及提高產業效益。 研發智慧型禽蛋品質檢測系統,減少人力成本並提升蛋品食安 團隊開發禽蛋品質智慧檢測系統,利用磁動式敲擊蛋殼技術蒐集反射聲波訊號,以 人工智慧及演算法協助判斷蛋殼是否有裂痕,同時整合非接觸式檢測技術,如高光譜及 影像辨識,檢視蛋品血斑或肉班等問題,該成果已可取代現場人工觀察及聽力檢查之檢 測作業效率,以每人每日4,000 顆檢測效率為例( 準確率97%),該系統已能達到每日5 萬顆檢測效率( 準確率98%),換算蛋雞場所需耗費人力數量,從原本須12 位人力,降 至為4 位人力左右,每年預期可降低約300 萬元人力成本。此外,該檢測系統同時能補 足裂痕、血斑或肉班等品質檢測功能之產業技術缺口,大幅提升國內蛋品市場於食品衛 生安全檢測過程,從源頭做品質把關。 18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