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

一、前言 全球的發展在社會、科技、經濟、環境、政治等多元因素之交互影響下,產生許多 重要的轉變,近兩年來因疫情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催生了許多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普及, 同時也帶動包括各領域直接或間接的數位轉型所帶來的工作、生活與產業型態轉化,除 了AI、AR/VR、區塊鏈等科技蓬勃發展之外,創新的科技如6G、元宇宙(Metaver se) 等亦成為各國政府及科技巨擘爭相投入的科技領域;而各類長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 問題仍有待解決,如過量碳排放造成的環境變化;氣候變遷引起水資源與糧食等天然資 源的短缺;人口高齡化、少子女化帶來的長照資源匱乏、人口結構失衡與勞動人口減少 等議題;乃至於全球經貿體系轉變、地緣政治碰撞、公民意識崛起、低薪環境、貧富差 距等,表面上看來是自然環境與社會問題,但從長期影響層面來看,也都是科學與科技 發展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行政院於109 年12 月召開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對焦「創新、包容、永續」 的台灣2030 願景,以創新思維導入科技解決各界問題,超前部署重點科技戰略,並對 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邁向卓越創新國家。以包容為核心價值,回應不同世代、族群與 領域的需求,深化在地社會關懷,豐富在地文化的多元面貌,營造安心安全、多元包容 的社會。以順應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推動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科 技發展策略,實現共生共榮的循環永續社會。 為帶動國家科研發展以克服挑戰,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原為科技部,111 年7 月改制) 以國家科技發展主管機關的高度,以創新、包容、永續作為往後十年的科技發 展願景。運用創新發展更有效率的作法、工具以解決問題,期待透過科技導入各個產業 以提高價值及促成不同領域的加速創新,帶動產業與勞動力透過數位轉型、虛實整合等 方式創造價值,形成數位科技驅動的創新社會;透過包容讓全民更能夠理解並接納不同 想法與處境的人事物,形成兩性友善、友善育兒、長幼安居、族群多元的環境,滿足不 同世代與族群多元需求,進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踐,實現跨世代、文化、族群的多元包 容社會;推動永續使環境復甦,建立具有彈性與恢復力的韌性家園與循環生態,以科技 強化災害預警,打造宜居韌性家園,同時考量區域獨有特色,促成循環再生、零廢棄、 零污染的在地循環經濟生態圈,實現經濟成長、生態保護、區域均衡的永續社會。 近年來各國在推動科研政策方面也大多呼應創新、包容、永續三願景,例如歐盟的 「Hor i zon Europe」7 年計畫(2021~2027),目標是投資研究與創新計畫,以塑造歐 洲共同的未來,包含強化歐盟的科學與技術基礎、促進歐洲創新能力、競爭力與就業機 會,以及永續歐洲社會經濟的模式與價值,同時以開放科學(Open Science)、全球 1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