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 五) 動態影像分析技術 透過動態影像分析技術,除可驗證車輛既有之紀錄器參數,也可觀察並記錄每幅影像 中車輛之姿態變化,以提供後續模擬分析之參數設定依據。但此分析方法亦有其限制,例 如影像畫面特徵點辨識、影像品質、攝影機拍攝角度等皆會影響分析之精準度。為克服此 問題,調查團隊透過時間校準、多方影像同步播放、前往事故現場進行精密量測等方式, 降低取樣誤差以提高辨識精度,使得分析數據得以貼近事實。為此,運安會將透過參與國 內外研討會,以及取得新式影像分析軟體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該分析技術能量。 五、建置整合性安全調查方法與分析系統 ( 一) 建置水路與公路模組系統化安全調查作業系統 本研究後續將依據調查員實際使用經驗優化系統介面與功能,並依據109 與110 年度 之建置經驗,於111 年度建置航空模組之安全調查作業系統,並整合航空、鐵道、水路與 公路等四個模組介面,發展為運安會運輸事故調查作業系統。 ( 二) 發展水路與公路模組安全調查方法指引手冊 本研究於109 與110 年已完成鐵道、公路、水路各自之安全調查方法指引,於111 年度預計發展航空模組之調查方法指引,並依據調查人員實際使用經驗持續精進手冊內 容。 六、建置多模組人為因素分析技術 110 本年度研究重點在發展多模組事故生還因素調查作業手冊與訓練教材,目前已完成相 對完整且適用運安會之生還因素調查手冊與教材架構,後續將累積不同模組之實際事故調查經 驗,擴充調查作業手冊與教材內容,包括持續蒐集國內不同模組運具之安全設備資料、不同運 具與業者在事故後緊急應變方式與程序等資料,以提升生還因素調查手冊與教材在運輸事故調 查實務之應用性。 有關110 年度建立之運具乘員傷勢分類架構,是以外傷嚴重程度計分系統為基礎所開發, 惟目前仍在初步發展階段,未來將持續視調查案規模與需求應用本分類架構以累積相關使用經 驗,建立應用外傷嚴重程度計分系統進行乘員傷勢分析之評估原則。另外,考量運安會調查技 術同仁普遍缺乏使用此計分系統所需之專業能力,未來將規劃辦理相關教育訓練,以使運安會 更多調查同仁具備評估所需之知識與技能。 52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