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別冊

( 四) 建置紀錄器解讀知識管理平台 110 年度依據「運輸工程組執行重大運輸事故調查工作規範」施行一年餘之結果,針 對需要調整之處完成修訂內部管理辦法與程序,同時初步完成各類技術文件、技術報告、 專業知識、業務專案、人員訓練紀錄等電子表單資料庫系統。經試行後發現資料庫系統確 能達成資料儲存彙整、檔案版本控管等功能,然仍須持續調整改進介面,與內部管理辦法 與程序有更緊密的對應功能,並進一步設計使得資料於儲存備份之餘更能提升使用率,得 以應用於知識之產出。資料於知識平台上之上傳、管理,亦建議納入相關會內規範,以及 擴充知識類別,除了紀錄器解讀知識、後續規劃建置的運具工程技術知識,亦可應用於管 理全會各式活動如研討會、講座、訓練課程等產出之知識內容。 三、事故現場快速測繪技術 ( 一) 現場蒐證與導入證物管理 運安會已建置之調查證物暨專案管理系統,確實已達到證物、設備、文件及統計之整 合,為於使用介面上,頁面的安排及動線規劃仍有精進及探討之空間,期望於未來透過使 用者經驗及期望之意見反饋,加以精進改善以更流暢人性化之介面及流程設計,完善調查 輔助管理的目標。 ( 二) 強化事故現場快速測繪技術 110 年度透過導入無人機即時動態定位技術、全景攝影機運用等方式強化既有之快速 測繪能量,原亦預劃以公路長隧道或捷運室內月台空間為背景之測繪演練草案,然在面對 台鐵408 太魯閣事故調查之現場測繪經驗中發現,運安會現有之快速測繪技術仍欠缺面對 鐵道事故特有之擁擠隧道環境所需之關鍵能量,而現有無人機系統在面對重大事故現場充 斥複雜電磁環境之空間中更存在射頻通訊干擾之安全風險。 未來期望持續關注適合人員攜行之移動測繪設備發展、擴展即時動態定位無人機能 量,並擬導入內建備援射頻通訊能力之新一代工業規格無人機系統,以對應未來可能之現 場環境挑戰。 ( 三) 研擬中短距L iDAR 掃描程序 運安會現有之L iDAR 掃描設備,屬中階簡易等級之商用測繪產品,對於大型事故現 場,如108 年10 月南方澳斷橋案為例,因礙於救災及初步現場疏通等較為急迫之時間限 制,以目前運安會所採購之設備恐不足以應付此類型現場調查作業。 如遭遇此類型等級之現場事故調查,建議可尋求計時/ 次之委商方式,使用更進階之 機種進行現場狀況之點雲記錄,或亦可評估編列預算,尋求更高階機種,以因應遭遇此類 急迫事故時,縮短委商之行政程序作業。 523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