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整合共用資源,完善科技服務生態系,提升科研資源運用效能 (1) 國輻中心持續運維國內外先進光源實驗設施,提供優質研究環境與服務。110 年度用戶使用先進光源設施執行實驗計畫1,397 件,實驗人次9,593 人次,實 驗設施服務時數127,896 小時,用戶發表於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 E 論文共計 471 篇,近年產出之論文平均影響力指標( I F) 由109 年度8.2 提升至9.7,國 際學術研究影響力逐年顯著攀升,彰顯利用先進光源探索前沿科技的重要性,有 助於追求研究品質精益求精;啟動第3 階段臺灣光子源建置計畫,並陸續開放 第2 階段實驗設施,奈米X 光顯微術( TPS 31A) 光束線於110 年11 月通過竣 工檢查,PXM實驗站以白光模式成功出光;此外,技轉廠商並與生技公司合作, 將微型光譜晶片應用於新冠病毒快篩檢測儀,該技術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 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認證,並與臺北醫學院合作,參與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型抗體 檢測,協助驗證光譜強化快篩檢測之應用,以光源技術協助產業創造新價值。 (2) 國研院秉持建構研發平台以支援學術研究之精神,透過建置世界級半導體整合 的開放式研究環境、完整之儀器技術工程平台與核心設施、開放與共用之雲端運 算與大資料服務、地震工程及相關研究所需之研發平台、福衛系列之衛星資料、 CONCERT 與NDDS 服務及勵進研究船等海洋大型共用平台及設備等,完成組 織國家海洋研究船隊,以支援尖端基礎研究,發揮先進核心設施的最大效益。 110 年完成產學研界使用國研院各實驗研究中心研發服務平台件數為76,428 件、發表論文數為3,791 篇、人才培育推廣人次達31,112 人次。 (3) 因應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災防科技中心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將 防災資訊以最隨時可及與最善解人意的方式無縫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並透過資 訊服務與學研團隊合作機制等支援方式,協助各級政府強化災害防救作業效能。 110 年完成28 項災防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擔任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情資研判工 作且滿意度逐年提升均達95%以上、以災防科研成果技術支援公私部門災防任 務及業務推動共68件數、提供社會大眾行動化災防服務觸及量達3,432萬人次。 (4) 110 年度補助核心設施平台計畫有22 件,統計自計畫執行起(110 年5 月) 至 111 年1 月,服務收入已逾1 億元,機構外使用率超過70%,亮點例如建立快 速篩選病毒抑制劑的生物感測平台,能在15 到20 分鐘內達到偵測與辨識效果, 可用於COVID-19 及具急迫性、感染性疾病抑制感染之藥物篩選,極具未來臨 40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