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別冊

關鍵半導體之技術,補助17 群研究團隊,共計培育334 位碩博士高階人才。發 表167 篇國際論文,衍生11 件產學合作計畫。 (2) 推動人工智慧研究專案,以深耕AI 技術與培育高階研究人才,並致力AI 科技 應用推廣與跨國鏈結。110 年度共補助4 個AI 創新研究中心及61 件研究計畫, 培育博碩士研究人才976 名;發表國內外重要期刊論文224 篇,國際研討會論 文260 篇,包括50 篇發表於AI 相關頂尖會議;獲得國內外專利59 件及技術移 轉36 件,授權金計新臺幣150,258 千元;與國內外學研機構/ 企業簽訂24 件 MOU。亮點成果包括:舉辦國際機器學習暑期課程(MLSS 2021Taipei ),共邀 請國外26 位與國內4 位講師授課,參加學員分別來自61 國共1760 人;與衛 福部健保署及NVIDIA合作加入新冠肺炎聯邦學習計畫EXAM,經與國際單位 合作,共同開發出可成功預測新冠肺炎患者對呼吸器需求程度之AI 模型;將全 球最快、最精準之物件偵測演算法YOLOv4導入之智慧城市交通車流解決方案, 擴大於越南等國家架設運用。 5. 運用科技力量,支持綠能生態系,建立樂活韌性永續家園 (1) 土砂災害與水庫淤積問題,一直缺乏有效的含砂濃度監測技術,既有光學、超音 波等技術受限於量測範圍與泥砂粒徑的影響。運用科技力量研發創新的電磁波含 砂濃度監測技術,將所研發之抽泥計量控制系統技術移轉給廠商,實際應用在曾 文水庫、南化水庫、烏山頭水庫、霧社水庫之抽泥工程,提升這些水庫之清淤效 能,對於減緩水庫淤積與水資源永續管理做出具體貢獻。 (2) 新世代鋼結構耐震性能提升計畫,以長期研發「夾型鋼骨挫屈束制消能支撐」技 術技轉應用,獲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該技術至2021 年共9 次實際應用於國內 外重大工程,研究著作已被國際學者引用逾560 次。 (3) 藉由跨領域之合作及整合,以坡地生態系服務為核心架構,發展地景復育、友善 農業與自然生態之策略與方法,透過計畫執行,協助宜蘭大溪川在地居民與公部 門合作優化固床工,推動護溪護魚獲公視「我們的島」–「解除溪流緊箍咒」專 輯報導;與林試所合作共同深耕蓮華池中心周邊社區生態與產業結合發展;與臺 南市觀光局共同籌畫東山咖啡節活動,活化當地信仰中心仙公廟鄰近步道,同時 建立全新的東山咖啡地圖;Taipei T imes 環境議題全版介紹生態系服務推廣計 畫執行的社會影響力,結合學界提出因應氣候變遷之科研措施,運用科技協助建 構完整淺山坡地景觀且具生態系服務之友善農村體系。 40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