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之科技研發績效 科技施政 目標 執行策略 預算數 ( 千元) 預算數占 機關整體 科技經費 比率(%) 執行數 ( 千元) 執行成果與效益 善用科學技 術,加強污 染或高風險 污染源的監 測、落實資 訊公開 環境污染鑑 識及現場感 測技術應用 研究開發計 畫(1/4) 2. 空氣懸浮微粒造成的人體健康風險為 全世界重視的問題,尤其是懸浮微粒大 小與健康風險的研究。本計畫藉由分 階採集不同尺寸交通源之空氣懸浮微 粒,以體外細胞進行毒性分析,確實可 見二個不同地區皆為含超細懸浮微粒 (ultrafine particular matter) 之樣品 造成較高之細胞毒性傷害。本成果可提 供未來改善空氣品質政策之參考。 3. 環保署與農田水利署及15 個地方政府 環保局通力合作,運用本計畫成果,布 建水質感測器,成功查獲不法偷排廠商 23 家,裁罰超過新臺幣2 千萬元。 4. 110 年度完成奇輝公司「即時線上餘氯 電化學感測元件技術」先期技術授權, 本研究以電化學法為開發基礎,結合未 來物聯網及雲端大數據處理,開發具有 「體積小」、「耐用」、「維護容易」 及「低成本」特性之廣布型水質感測技 術,以微流道及三極式( 餘氯感測) 電 極原型機組為基礎,可整合線上分析技 術平台,以提供未來各單位應用於不同 情境水體監測系統之建置。 聲光波物理 性公害鑑測 及防治技術 研究 8,591 2.5 8,591 完成光污染區域性監測技術建立;完成射 頻非游離輻射區域性環境監測技術之建立; 蒐集有關環境振動影響之國內外規範及研 究文獻,並針對環境振動進行實地量測15 點次,於110 年12 月20 日函頒「環境振 動管理指引」。研析有關綠色節能噪音防 制技術所設計之自然通風隔音窗,並實際 裝設於交通系統旁之建築物進行實驗,得 證其有效性。 有效管理化 學物質,建 構健康永續 環境 建構生醫產 業 動 物 替 代體系及開 發關鍵技術 (2/4)– 整合 化學品動物 替代測試檢 驗量能及發 展新興替代 測試應用支 援體系 4,290 1.2 4,245 1. 以不同電腦模式推估模擬14 種溶解度 較高之化學物質,預測皮膚過敏性及基 因毒性之準確率達72.7%至100%,預 測魚類急毒性分級之準確率達85.7%, 建立測試終點與電腦模擬模式之選擇基 礎。 2. 運用斑馬魚胚胎試驗及2 種電腦模擬模 式建立水生急毒性之整合型測試評估方 法(IATA),以此IATA預測20 種化學物 質毒性,危害分級預測準確率為85%, 初步完成化學物質生態毒性篩選預測流 程1 式。 33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