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目標 子目標 策略 達成情形 目標四 升級智慧 生活,實 現安心社 會 子目標1. 發展健康 與照護 策略4. 精進食品科技防 護網絡 ( 主:食藥署, 協:中醫藥司、 中醫藥所、國衛 院) 1. 食品管理導入預警思維,透過智慧科技、檢驗技術及安全評估跨域 協調等三大面向,強化食安事件之預警及非預期物質之發掘能力。 110 年透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方法建立預測模型,提升邊境食品抽 驗查獲命中率較現行機制提升比例至少25%;針對多重化學物質 高通量快速篩檢技術,擴增規定外著色劑、常見之非法添加藥物或 功效性成分50 項,完成可同步篩檢190 項化合物之高通量檢驗方 法;完成建構紙類食品包材原料污染檢測系統,可同步檢測35 種 物質,完成開發符合OECD規範的食品接觸物質遷移量預測模型, 提出53 個化合物於不同食品類型下可能具有之高遷移量,大幅提 升非預期物質檢驗效率。另運用食安輿情資料,擴增24 種易不當 添加之食品添加物或化學物質相關之風險組合,提升「化學物質流 向鏈結跨部會資訊系統」之功能,監控食品業者異常交易情形,強 化食品安全管理之效能;同時建置高通量無線傳輸智慧化實驗室系 統,優化儀器資料傳輸彙整及保存功能,強化風險應對能力。此外, 完成7項食品標示及健康食品法規議題研析,以完善食品法規規範; 運用輸入食品數位化管理系統, 即時比對國際食安警訊;透過實地 輔導70 家食品添加物業者套用管理程序模組,強化業者自主管理; 完成辦理能力試驗5 場次、驗證機構相關評鑑( 實地、見證) 共計 20 場,強化機構品質與公信力;另建立並公開15 篇食品化學檢驗 方法,提供邊境及後市場檢驗依循;以及運用多元化溝通方式,刊 登40則新興生物技術食品科普文章、發行52期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有效傳遞正確食安知識。 2. 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建立消費信心,「食品安全智慧先導防制科 研計畫」針對目前食品管理困境,參考各國發展趨勢,導入預警思 維,以智慧先導防制為目標,由資訊科技、檢驗技術、安全評估三 大面向提出因應措施。國衛院參與執行之「安全評估研析」分項計 畫,110 年度進展如下: (1) 完成蒐集近十年,包含24 個國家之青少年、成人及孕婦其 PFOS、PFOA、PFHxS 及PFNA血液濃度資料,分析其血清濃 度在國家及世界之差異程度並完成暴露評估,全面性瞭解PFAS 混合性暴露概況及暴露評估結果,提供相關領域研究或管理規 範制定之參考應用;另完成雙酚A、雙酚F、雙酚AF 及雙酚B 暴露對於斑馬魚胚胎之毒性評估,其混合物對於致死率與心跳 過緩效應為加成作用,且毒性當量顯示BPAF 及BPB 之毒性大 於BPA,可作為評估常用雙酚A替代物可能健康風險之依據。 (2)彙整可能自紙類食品包材製程所帶入的污染物與相關檢測方法, 完成原料污染檢測系統建構,GC-MS 分析系統可同步檢測26 種揮發性化合物,LC-HRMS 可檢測18 種非揮發性化合物,其 中9 種化合物於兩系統均可檢測。透過檢測方法之開發,期提 升我國該領域檢測技術能力及累積市售包材背景值資訊,作為 制定監測項目之參考,或可協助業者因應相關之包材法規需求。 31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