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別冊

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各單位研究成果標題,列出如下: (1) 聖人之學即眾人之學:從《鄉約鐸書》論明清群眾教化的接續與轉折;(2) 欽 差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清代西藏地圖測繪與世界地理知識之傳播;(3) 以文字或 以身體傳教?女神研究芻議:以媽祖信仰為例;(4) 基督教的再組裝:生命史的文革時 期福州基督新教;(5) 臺灣噶瑪蘭族的巫信仰與性別建構:女的「巫病」與男的「獸靈 病」;(6) 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7) 苗可道非常道:近代湘西 的宗教、種族與性別;(8) 改變中國宗教的五十年,1898-1948;(9) 效用極大化二元 預測中的模型選擇;(10) 延長失業給付與提早就業獎勵的福利效果分析;(11) 財政整 頓與公部門薪資;(12) 出口管制的法律與政治:超越世界貿易組織;(13) 實踐智慧、 幸福與成功;(14) 艮齋學派與俛宇學派的心說論辯特色-以欽齋崔秉心與晦峯河謙鎮 為中心;(15) 清代文學與翻譯;(16) 二戰後臺灣人BC級戰犯之救援;(17) 荷蘭東印 度公司在臺灣經營的中國茶葉轉口貿易(1641-1660):歐洲十八世紀茶葉消費擴張的 前奏;(18) 消失的荷苞嶼潭:嘉南平原的水域治理與湖泊之商品化經營(1640s -1910s ); (19) 越科學就越倫理:臺灣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爭議及其畫界工作;(20) 中文不受C統治的量化約束;(21) 南島語言中產生作格格局演變之句法條件;(22) 論經驗貌為表 存在量化之過去式;(23) 跛行的老大哥:社會信用體系頂層設計與地方摸索;(24) 聯 合治理下的政策責任分配;(25) 人性尊嚴在亞洲:法律與文化的對話;(26) 健康平等 視角下健康人權;(27) 轉型正義的憲法化;(28) 假新聞:閱聽眾的感知與統合處遇策略; (29) 全球人身距離政策對於降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影響:從政府應變與居民遵從性 的角度;(30) 補貼節能汽車的效果:中國汽車市場實證研究。 ( 二) 善盡社會關鍵責任 1.COVID-19 防疫成果 COVID-19 新冠肺炎自108 年底爆發迄今,至111 年4 月15 日,全球超過5 億 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619 萬,因病毒在世界各地不斷出現,致多國包括臺灣的疫情 一再升溫,使各國民生及經濟遭遇巨大的影響。為提供我國新冠肺炎防治策略,中研院 持續投入COVID-19 防疫相關研究,期為防護人類健康貢獻心力。110 年主要成果如 下: (1) 研發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檢測晶片技術: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發「矽奈米線場效應電 晶體」先進技術,結合分子檢測方法,將可辨識新冠病毒核酸的生物探針分子固 定於S iNW-FET 晶片上,協助打造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系統,單次樣 3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