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督方維甸語) 利用漳泉客社群分類矛盾分化漢人社會,終至以權害經,造成民間武 力的坐大與失控,以致殃及前者。 (5)1970 年代臺灣的政治與文化本土主義:青年、敘事與民族主義 二十世紀中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隔海對峙。世紀末以來,民主 臺灣與共產中國漸行漸遠。民主化與本土化使臺灣與中國對立,本書是對臺灣民主 化、本土化的考古探究。1970 年代初,國民黨威權統治面臨外交挫敗。在戰後臺灣 成長而對中國大陸幾無親身經驗的年輕一代,開始挑戰現狀。本書運用各種史料, 詳細考察1970 年代年輕一代的學生運動份子、文化界人士、文學作家、「黨外」 政治異議者等,如何在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敘事架構下發現臺灣。他們重新認識、 書寫臺灣被殖民的過去與當下的社會政治現實,同時積極行動,呼籲擺脫流亡心 態、政治上民主改革、文化上回歸鄉土。年輕世代普遍「轉向臺灣」,是帶來1970 年代政治、文化變遷的重要動力。他們的政治投入、文學創作與歷史探索,對於激 發本土意識、重塑國族認同有關鍵作用,為1980 年代後的臺灣民族主義發展與民 主化奠定基礎。1970 年代與之後臺灣政治與文化變遷的關聯與差異,年輕世代在 1970 年代動盪變化中的重要角色,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書結合世代研究與敘事認同 理論,以新觀點剖析這個臺灣戰後的關鍵時期,為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文學、 文化研究、臺灣研究、東亞研究帶來重要的貢獻。 2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