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WNT 訊號傳遞誘導上皮- 間質轉化促進肺癌轉移;(5) 果蠅無長突視神經元形成空間 和顏色雙對立屬性的神經機制;(6)Usp11 維持Sox11 蛋白質穩定以控制大腦皮質神 經生成和神經遷移;(7) 傳輸底物中的隆蛋白酶之完整三維空間構造;(8) 藉由實驗演 化來改善酵母菌線粒體基因組的品管控制並進而延長細胞的壽命;(9) 硝酸鹽感應蛋白 t ransceptor NRT1.13 負責偵測體內硝酸鹽的含量高低進而調節開花及發育;(10) 新 型藥物輸送系統改善心肌梗塞與胰臟癌治療;(11) 蛋白雙硫異構酶(Pdia4) 負責調控 胰島細胞衰竭和糖尿病;(12) 蝴蝶蘭逆境相關蛋白協調廣泛性抗病毒免疫路徑的啟動; (13) 組蛋白H3 的離胺酸4 三甲基化調節GRF11 基因表現對於阿拉伯芥缺鐵反應的必 要性;(14) 篩選現行藥品和藥用天然物以尋找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之藥物;(15) 用 於胰腺癌靶向治療的I L -17 受體B 致癌信號的初始關鍵步驟的表徵;(16) 月亮升起的 時間是影響珊瑚Dipsas t raea speciosa 同步產卵的關鍵;(17) 領導世界,以分子 演化學証據推翻古今200 年藤壺分類學系統,並發表一套供全球使用的全新權威性分 類系統;(18) 在人類及其他靈長類身上尋找對抗新冠病毒的ACE2 突變;(19) 斑馬魚 scube1 與scube2 共同促進Vegfa 誘導之胚胎血管生成;(20) 抗體雞尾酒療法對 抗新冠肺炎變異病毒株;(21)S iglec-3(CD33) 是B 肝病毒的免疫檢查點。 3.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研究領域含括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考古、人類學、 社會、經濟、政治、法律、宗教等,研究範圍從上古到當代,從臺灣到全球,從理 論到實踐,多元而豐富。研究同仁秉持學術專業與熱忱,懷抱「深研臺灣、對話全球」 的志向,針對臺灣本土政治、社會、經濟與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並與國際學 術社群展開合作與對話。同仁的研究成果不僅希望對於知識創新與教育傳播做出貢 獻,提供政府制訂政策之參考,也希望促進臺灣與世界的彼此認識與連結,共同為 人類的福祉而努力。110 年度的研究成果精彩,許多著作都是同仁多年研究積累的 成果,包括下列幾個重點面向: 臺灣研究:本年度臺灣相關研究成果斐然,研究議題包括清朝對臺灣的治理與底層 不同族群人民的因應與對抗、十七世紀臺灣在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中的位置、二十世紀 以前嘉南平原的水域治理模式、噶瑪蘭族的巫信仰與性別建構、二戰後臺灣人戰犯的命 運、百年來「外文研究」在臺灣發展的歷史、1970 年代臺灣的政治與文化本土主義等。 文史哲與語言學研究:本年度歷史、文學、哲學各領域都有豐碩的成果,且展現跨 區域與文化比較的視野。歷史學方面,有研究清代地方鄉約、清代的西藏地圖測繪、胡 適研究,以及結合中西不同歷史事件,探討人類的社群認同、恐懼和暴力的作品。文哲 2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