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0年度-別冊

革,電力市場環境及電業管制的模式與態樣都會大幅調整,就整個電力市場管理 角度而言,有其通盤檢視與檢討之必要性。 (3) 完成宜蘭、花蓮及臺東地區3 區地熱潛能區域探勘:包含區域性地質調查、地表 線型位態計算及判釋、現地露頭裂隙參數量測、裂隙軌跡分布圖、應力分析、地 球化學、大地電磁施測及三維逆推處理與電性地層解釋等項目,並建置三維地熱 地質概念模型;另完成開發三維資料平台,包含建置「地熱探勘資訊平台」網頁 與圖台,並參加2021 臺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進行「地熱探勘資訊平台」服務與 地熱資訊推廣。 4. 強化基礎技術與技術環境之建構與鏈結 建立智慧治理機制、發展創新整合服務、建構、維持與國際鏈結之國家度量衡最高 量測標準,打造國家品質基盤,捍衛計量主權,完善產業環境永續基礎環境,進而促進 國內產業與國際接軌,並提升產業競爭力。110 年度重點成果案例如下: (1) 建構接軌國際的量測校正溯源體系,持續提供國內產業最高標準校正服務;參與 國際比對,維持國際相互認可協議效力:維持我國17 個領域133 套最高量測標 準系統運作,提供國內產業最高標準校正服務達5,085 件次( 規費收入繳庫達 51,344 千元),衍生國內二級校正服務約276 萬件,支援150 億元檢測市場。 參與國際比對11 項,累計396 項校正與量測能量(CMC) 獲准登錄於國際度量 衡局(BIPM) 的附錄C,維持我國簽署國際相互認可協議效力,使出具之校正或 測試報告為106 個會員/ 組織計157 個相互認可機構承認,減少重複檢測及出 口貿易障礙,確保我國計量主權。 (2) 加速國家標準與國際接軌,提升產業競爭力:110 年度共完成智慧電網、中文資 訊、輔具、資訊技術等領域國家標準草案39 種。此將可加速國家標準制修訂作 業,進而促進國內產業與國際接軌,提升產業競爭力。另在國際方面,110 年 度共派員參與3GPP 等網路資通訊國際標準制定會議17 場/39 人次,累計提出 41 件前瞻技術研發成果技術貢獻,其中21 件獲納入國際標準,有助於為我國 建立關鍵智財權機會,建構高價值產業型態奠基,以提高技術自主性,促成國內 產業轉型為智財導向之加值產業。 (3) 建立補助計畫履歷資料庫,彙集經濟部共計8 個單位、27 類補助計畫,提升補 助業務辦理效率;導入強化式學習模式之國際專利分類( IPC) 自動分類預測機 制,預測準確率達80%,提供審查人員分類參考建議,增進專利審查之效率及 19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