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與學校合作,建立產業實習學分,培育學生實務經驗與技能,導引培訓產業需求 高階人才順利至產業界208 人。另以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為主軸,學校透過 組成創新創業團隊的方式進行培訓,並協助創新創業團隊轉介銜接其他競賽、工作 坊等,尋找合作發展之資源,110 年輔導184 組團隊,其中7 組團隊成立7 家公司。 2. 人工智慧技術拔尖與產業領航計畫(4/4)– 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引導 大學依據教育部公布人工智慧人才培育的課程地圖,藉由重點產業及應用領域之連 結,發展實務性與整體性的AI 系列課程,協助大學校院提升人工智慧教學量能,培 育產業AI 化所需人工智慧技術與跨域應用人才,補助16 校22 個AI 系列微學程計 畫,開設109 門課程。推動人工智慧教育向下扎根,開發AI 示範例教案,補助中 小學共39 校開授人工智慧相關彈性課程及設計創新教學活動,透過實作及體驗式學 習人工智慧相關知能,參與學生逾3,000 人次。培養學生應用AI 技術解決實務問題 之實踐力,辦理醫病決策預判與問答、水稻無人機全彩影像植株位置自動標註與應 用、農業文章文字標註及辨識、繁體中文場景文字辨識初階、進階及高階競賽等6 場競賽,共計3,000 人次(1,945 隊) 報名,222 人次(78 隊) 獲獎。 3. 智慧創新跨域人才培育計畫(3/4):成立電商金融科技、大數據分析、智慧感知與 互動體驗、文化創意與多媒體等4 個智慧創新跨校聯盟,以及雲端巨量資料平台、 自動化軟體測試開源工具、機器學習開發與部署管理作業(MLOps )、智能聯網開源 軟體等4 個開源軟體創作聯盟;補助智慧創新人才培育示範學校計26 校開設56 個 微學程及2 個數位創新學院,計有98 個學系共同參與。向下扎根高中職,導引高中 職學生修習AP 課程或通過APCS 進階級能力檢測,使其進入大學就讀相關科系已 具備程式設計能力及智慧科技基本素養,擴大大專校院取才基礎;本年度已有1,369 位高中職生達到學習目標。 4. 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3/4):推動主題式課群教育方法,鼓勵工程學系重 新省思課程架構及規劃主題式課群,累計有18 校23 學系參與,參與教學實驗課程 數累計為631 門,根據各領域主題提供各年級適當之工程問題,強化課程間的串連, 累計完成40 份主題式課群教材於計畫網站供下載。培育教練級師資累計58 人,舉 辦設計思考教師實務工作坊共計63 場,完訓種子教師1,891 人次,設計思考種子 教師線上社群累計達3,448 人。建立教學資源交流平台,分享課群建構及課程重整 經驗,和其他專業領域等外部資源的流通及支援等,網頁瀏覽人數已逾40 萬人次。 14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