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 三 ) 連結國際市場資源:發揮臺灣特點,連結國際、推動合作與策略聯盟,運用產 業創新轉型基金及新創重點產業放款等投資補助機制,扶植產業創新與轉型, 並邁向國際市場。 ( 四 ) 推動特色重點產業:提出發展利基精準醫學、發展國際級特色醫療及推動健康 福祉產業三項特色重點產業。 三、科研亮點成果 生醫方案透過科技計畫之執行已於人才培育與延攬、強化園區基盤、推動國際合作 與帶動國產品拓銷等面向展現成果,並藉由政策工具優化法規及投資環境,說明如下: ( 一 ) 完善生態體系 1. 跨域產業人才培育及延攬,支應產業升級、轉型及優化 為弭平產學落差,支應產業升級、轉型及優化所需專業人才,教育部「生 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培訓輔導 502 組團隊,其中 23 組團隊成 立 22 家公司;科技部「臺灣生醫與醫療器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培訓 244 團隊、成立新創公司 21 家;科技部「臺灣—柏克萊 / 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 之人才培訓計畫」促成 11 家新創公司成立,其中 2 家登錄興櫃;科技部「育苗 計畫」及「價創計畫」共促成 28 家新創公司,募資超過 24 億元。 科技部「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媒合 444 位博士級人才進入 生醫產業;經濟部「臺灣—默克生技製藥產程研發暨培訓合作計畫」導入國際 生醫產程技術課程,並進行實際生產演練,培育逾 500 人次高階生技醫藥人才。 為延攬外國高階人才, 107 年 2 月國發會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 鬆綁外國人才來臺及留臺工作、生活各類法規限制。迄 109 年底已核發 1,945 張 ( 含生醫 22 張 ) 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就業金卡。 2. 透過立 / 修法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為協力新興產業發展,經濟部工業局 106 年公布「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 第 3 條修正,放寬高風險醫材之適用範圍,並增定如精準醫療、細胞治療、基 因治療等「新興生技醫藥項目」,促進產業創新,截至 109 年底總計 17 家公司、 22 項產品受惠。 衛福部 107 年 9 月 6 日發布施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 使用管理辦法」,優先開放醫療機構為癌症、大面積燒燙傷、退化性關節炎等 重症病患或高齡者施行特定的 6 項細胞治療,推動再生醫療發展。迄今已通過 82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