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創新領航 產業智慧化 農委會 智慧菇蕈栽培 臺灣菇類產值年逾 130 億元,占整體蔬菜產值逾 18 % ,是重要農業品項之一。然而 大部分的菇農僅在「栽培」階段使用溫溼度控制裝置如灑水器、空調等,而在菌種管理、 栽培過程的數據監控及參數回饋、採收等勞力密集的工作仍仰賴人力。近年來臺灣面臨 人口老化、能源使用效率低等問題,導致產能下降、出口價格偏高而喪失國際競爭力, 面臨產業轉型壓力,亟需提升自動化系統與智慧化管理技術。為解決我國菇類產業面臨 的問題與提升產業動能,行政院農委會推動智慧農業「菇類領航產業」計畫,將自動化、 資通訊技術、物聯網與產線設計及機械製造等技術整合導入菇類生產作業,促使臺灣菇 類產業升級,推估產能增加 30 % ,並降低 30 % 以上成本及節省 60 % 勞力,成為臺灣智 慧農業的新典範。 農業人力高齡化,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菇類栽培可分為段木、木屑、堆肥等多元方式,而木屑栽培因容器不同又分為太空 包與塑膠瓶栽培,目前生產已普遍使用的是太空包袋栽技術。傳統菇類栽培過程為半自 動化,除了利用壓包機,其餘如套袋、接菌、運送採收等仍以人工方式操作。然而產業 長期缺工、人力成本過高,導致出口價格提升,喪失國際競爭力,僅占外銷年產值的 1 % , 阻礙菇類產業發展。因此,如何引領菇類產業轉型,降低成本與勞力,善用智慧產銷與 數位服務,並整合菇類環控設施技術,藉以整廠輸出的方式,提升智慧農業設備的發展, 成為重要的課題。 由自動化到智慧化,打造新興蕈菇產業 在設備國產化方面,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團隊共同開發,以翔 元自動化機械公司袋式自動化製包設備為基礎,設計具備整合套袋、充填、壓實、打洞、 束環、翻袋、上籃等操作之全自動化製包生產系統,如圖 4-3 所示,完成國內首套國產 化且已上線生產之最新設備,每分鐘可生產 26-30 包,並可隨客戶需求可調整至每分鐘 30 包以上,相較傳統製包模式可節省人力 3-4 人,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另配合液態菌種 研發,將培養時間從 25-50 天大幅縮短為 6-12 天,高效率且穩定的生產品質,獲得菇 農與業者的一致好評。 137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