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直接損失,可供農業保險基本資料庫建置之用。 10. 完成總體經濟、災損與氣象等決策系統資料庫更新至 735,421 筆,同時透 過以歷史數據分析和文獻探討方式,特別納入超越機率之概念,針對直接災 損估計進行精進,以模擬氣象資訊服務應用實際的預期總體經濟效益。 ( 三 ) 提升農業行銷能力 1. 建構農產加工整合服務體系,於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等設置 10 處農產加值打 樣中心,提供農民乾燥、粉碎、碾製、焙炒等初級加工打樣服務;且為串接 各區域農產加工服務能量,於南投中創園區成立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提 供農民一站式農產加工諮詢,截至 109 年底提供諮詢服務 3,565 人次、打樣 服務 1,371 件。 2. 建立青花菜採後處理模式及栽培耐熱替代品種之產業應用,以降低青花菜損 耗率及延長供貨期,增加國內自給率,促進生產端與銷售端之平衡。配合政 策推廣取代種植高麗菜,同時輔導推動高麗菜外銷,可有助減緩冬季高麗菜 產銷壓力。建立蓮霧黑糖芭比品質規格化與空運關鍵流程,並藉由與具有外 銷經驗之外貿業者試銷加拿大、新加坡、荷蘭。 3. 推動銀髮農產食材產業價值鏈,引導業者投入銀髮友善食品研發及產線建置, 發展 Eatender 銀髮友善食品標章產品共 66 項,產值已達 3.1 億元,並外 銷至日本、香港等地。 4. 完成九族文化村八重櫻花期預測, 110 年 1 月 15 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氣 象局及九族文化村召開臺版櫻花前線情報記者會,提供國人旅遊之參考,推 拓氣象資料在農業領域之運用。 四、未來展望 農委會投入科研資源對應缺工、從農人口老化、生態環境及農產品安全等問題,積 極應用科研成果加以改善,新農業科研投入涵蓋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農業範疇,並 與第六次全國農業會議獲致之具體結論相對接,以「整合跨域新能量,創造可預測性之 安全生產體系;發展前瞻新科技,邁向具包容性之韌性永續農業」為整體發展願景,期 透過我國基礎深厚之農業科技軟硬實力,打造「技術創新、生態永續、價值共享」科技 新農業。農業首要之務在穩定國家糧食供給,妥善應對異常氣候變遷、突發疫病蟲害以 及市場需求波動,並且透過溯源監測、農法革新及資材優化,確保供給消費者安心安全 的農產品;另一方面被期待環境永續層面能實現節約資源、避免農藥肥料化學污染、努 113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