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校園食材登錄平台使用,每月資料登錄超過 2 萬次。健全校園午餐食材源頭 生產體系,校園午餐常用作物之農戶安全用藥輔導,輔導農戶之作物農藥殘 留檢測合格率從 108 年 95.3 % 提升至 109 年 97.1 % ,保障學童食用安全。 4. 開發整合性防治病蟲害管理技術,避免荔枝椿象及秋行軍蟲擴散蔓延,荔枝 椿象天敵平腹小蜂 108 年共 9 縣市釋放、 109 年共 11 縣市釋放,並首創臺 灣無人機釋放天敵昆蟲;開發秋行軍蟲微生物防治資材結合整合性防治技術, 田間證實農藥減量加上釋放天敵 ( 赤眼卵蜂 ) 處理組之效果,可減少農藥使 用量 25 % ,果穗危害率 5-8 % 之間, 109 年度已辦理示範觀摩推廣。 5. 開發國產土壤肥力快篩檢測,運用土壤肥力分析及土壤環境管理技術及工研 院高效物化解析平台,可搭配手持設備之智慧影像判別系統,藉由 APP 提供 農民施肥建議,預估每年節省約 50 % 之土壤檢測經費成本,減少 20-50 % 的 施肥量、節省 30-60 億元的肥料成本,有效提升土壤生產力。 6. 與中央氣象局合作,建置 160 個農業氣象站,提供 76 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區 精緻預報,能主動發送一周內可能發生的災害資訊給農民,並編纂 52 種作 物防災栽培曆,以提升災害應變量能、強化農民自主性防災能力。開發災害 防治技術、產品及平台計 34 項,並收集各作物專業區之不同生長期與災損 航拍影像等調查 6 萬餘筆,更新或新增作物種原、農藥檢驗等資料庫上億筆, 提供農民與一般大眾各類技術及相關調查資訊,並建立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 農作物災害通報 APP 及農災 L INE 等 3 個系統,有效通報防災減災,減少農 業經濟損害。 7. 開發土石災害預警技術,以影像總灰階值法及地聲檢知器準確偵測土石流抵 達時間,完善崩塌評估模式並規劃自主防災警戒推播流程。調查繪製水稻產 量單位面積圖,應用於乾旱水資源管理,並於 5 處農水競用區推動智慧灌溉 配水 ( 達 4,072 公頃 ) ,增加用水調蓄能力 277 萬噸。 8. 開發「樹脂縮時膠囊」高效水質檢測技術,已佈放 827 點,並提供 13 個外 部單位申請 1,600 個,有效限縮污染區位,降低污染事件對灌溉用水不良影 響。在高污染風險地區建立灌溉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網 ( 重金屬測站 5 站與基 本測站 56 站 ) ,涵蓋面積達 9,110 公頃,確保農作安全。 9. 運用氣象資料,以害蟲積溫模擬提供 1 項害蟲 ( 荔枝細蛾 ) 族群發生動態, 供農民栽培管理蟲害管控時參採的資訊,同時以長期氣象資料為基礎,建置 害蟲防治曆,提供農民參酌,將蟲害管理之非生產成本降低 20 % ,減少農產 112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