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附錄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伍、檢討與展望 一、建立多模組運具紀錄器解讀能量 ( 一 ) 建立船舶、鐵道運具之紀錄器解讀能量 聯繫國外事故調查單位及國內相關單位,完成鐵道列車與船舶紀錄器普查,後 續每年將持續辦理,並加入汽車運輸業行車紀錄器普查; 109 年舉辦「 2020 船舶 航行資料紀錄器技術研討會」,邀請航運業者 / 使用人與廠商等參與,分享船舶航 行資料紀錄器資料運用的現況,達成技術交流與資訊分享的目的, 110 年度將舉辦 鐵道列車紀錄裝置研討會,持續建置或取得各式鐵道列車之紀錄裝置的解讀設備。 110 年亦將建置 L -3 公司新式 25 小時飛航紀錄器解讀裝備,以達成 100 % 民用飛 航紀錄器解讀能量。 ( 二 ) 精進飛航紀錄器及航電晶片之解讀能量 109 年建置損壞增強型飛航紀錄器解讀裝備,未來將持續精進數位電子飛行儀 表系統之下載解讀能量,包含相關裝置之可更替組件及下載纜線及治具等。 ( 三 ) 研擬運具紀錄裝置影像解讀需求 未來將著重利用現行商用產品,整合並同步多種來源影像,並還原運具駕駛人 員視角之影像與運具移動軌跡,提供事故調查更直覺、且有效率之資料解讀技術。 ( 四 ) 強化紀錄器水下偵蒐技術 未來研究方向將由單一全向性麥克風改為拖曳式水下麥克風陣列進行量測,提 升紀錄器水下位置解算精確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飛航紀錄器水下偵蒐系統,以偵蒐 37.5kHz 及 8.8kHz 發報器訊號; 110 年將辦理重大海上空難偵蒐與打撈演練,擬 動用臺灣海洋科技中心之勵進號,使用多音束測深儀、側掃聲納系統、淺層震測系 統、水下定位系統、水下遙控載具、流速儀、金屬探測器與磁力儀等設備,進行偵 蒐能量盤點,並透過演習進行資源整合。 二、促進亞太地區運具紀錄器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 ( 一 ) 建置飛航資料紀錄器解讀共享資料庫 未來將綜整我國、日本、新加坡三國運輸事故調查機關所有之飛航紀錄器解讀 文件後上架,以供各自機關之技術人員參考,未來亦可適時引入其他國家成員以擴 大國際合作與解讀文件容量。 ( 二 ) 研擬運具工程技術知識管理方法與程序 未來將視運輸工程組參與調查作業之成效,適時調整、修訂相關作業程序與檢 查表。 538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