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附錄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達成值 重要效益說明 I2. 參與技術活 動 發表於國內外技 術活動 ( 包含技 術研討會、技術 說明會、競賽活 動等 ) 場次 3 場 1. 參加船舶紀錄器解讀訓練 ( 線上 ) 。 2. 參與亞太事故調查工程技術線上論壇並發表 3 場 專題演講。 3. 參加 SIMPACK Rail 原廠訓練 ( 因疫情取消,改 洽國內代理商提供客製化訓練 ) 。 O. 共通 / 檢測 技術服務及 輔導 輔導廠商或產業 團體技術或品質 提升、技術標準 認證、實驗室認 證、申請與執行 主導性新產品及 關鍵性零組件等 1 提升國內鐵道系統列車多體動力學分析技術以及結 構碰撞分析技術。 AC. 減少災害損 失 開發災害防治技 術與產品數 2 件 1. 發展之大範圍事故現場測繪技術可降低 20 % 現場 封鎖時間,減少交通中斷造成之損失。 2. 經統計 109 年已結案之水路、鐵道及公路調查案 件,運安會向相關機關 ( 構 ) 共提出 92 條改善建 議。相關機關 ( 構 ) 將據以研擬可行之改善措施並 執行,以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減少人民生命安 全之損失。 Y. 資訊平台與資 料庫 新建資訊平台或 資料庫數 3 個 1. 更新國際紀錄器調查員小組網站,增強國際調查 員之使用體驗。 2. 開發鐵道模組安全調查作業系統,強化鐵道事故 調查報告品質與論述邏輯。 3. 建置多模組運具駕駛員之疲勞風險評估分析系統, 並實際應用於調查案。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 一 ) 建立多模組運具紀錄器解讀能量 運安會成立後,當務之急為掌握船舶航行資料紀錄器 VDR 資訊以及國內各類 鐵道運具之行車紀錄系統,並依序建立相關解讀能量。參考現行飛航紀錄器解讀能 量建置模式,廣泛收集我國各式鐵道列車紀錄裝置與船舶紀錄器 VDR 相關技術規 格、記錄資料與對應解讀設備資訊,以建置相關運具紀錄器解讀能量;另外辦理專 題研討座談的方式,完成資料蒐集、盤點需求,及技術人員交流。為持續精進航電 晶片解讀能量, 109 年亦依據先前參訪其他調查機構的研習經驗,購置合適軟硬體 設備,強化運安會現有飛航紀錄器的快閃記憶體解讀技術,以提升事故調查時的效 率。 新式飛機需安裝 8.8kHz 低頻率水下定位發報器 ULB ,解析 8.8kHz 水下定位 發報器之聲源,並透過模擬及實驗了解其於臺灣周邊海域之音傳情形,強化紀錄器 水下偵蒐技術。此外亦規劃運具紀錄裝置影像解讀之研究議題。 53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