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附錄

交通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民咖啡館」 (wor ld café) 方式,完成辦理「 109 年度養殖漁業氣象跨域交 流工作坊」,以養殖漁業為主題,由來自氣象局、漁業署、水產試驗所、地 方漁政單位、大學相關科系、養殖漁業相關漁會及協會等產官學研代表,共 4 位桌長與 28 位桌員參與,會議匯集了各界對於養殖漁業氣象的意見與建 議。另於 9 月 25 日舉辦綠能發電量預測研討會,進行 6 場專題演講、綜合 討論、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導覽,促進相關技術與經驗 交流。 6. 在智能應用創新方面,透過人工智慧技術開發雨量自記資料辨識技術,自動 化辨識虹吸式雨量儀自記資料圖檔,以重建高解析度雨量資料,共產出 6 萬 幅自記資料的雨量分鐘增量資料,提供高解析度的歷史觀測數據,作為極端 氣候研究之基礎資料;並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數值預報系統之地面預報 偏差修正技術,相對於現行偏差修正方法,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能使地面溫度 及地面風速的誤差進一步改善 20 % 及 13 % 。 7. 在強化海象服務方面,完成海上異常波浪所造成之船難、海岸瘋狗浪與落海 事件之資料庫建立及更新,持續蒐集近 20 年來,外洋異常波浪造成之船難 事件及發生於海岸邊之瘋狗浪事件,與事發當時之海氣象資料,以提供相關 研究參考。從發生事件的整理與統計,也可以更確定事件的好發區域與危險 特定時節,以利協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同時也可以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變化 多端的海洋,進一步提升社會大眾對海洋的認知與了解。 8. 在發展海象預報技術以強化預警準確度方面,完成 NOAA 之 UMD- LETKF 波 浪資料同化平台之移轉及建置,並進行 twin exper iment s 測試,為國內首 度引進美國氣象單位作業化之波浪資料同化系統;整合譜尖參數、波浪能量 方向分布與示性波高等 3 個參數,建立 1 個可能引起船難海象的指標;暴潮 預報系統使用近年發展穩定並被國際廣泛使用之開源程式語言 Python ,重 新建置氣象局暴潮預報系統,避免升級 Mat lab 軟體所需之高額授權費用, 亦具有與時俱進之彈性及穩定性,於國際交流上亦可不拘於商業軟體之限制, 便於與其他國家交流風暴潮模式及其他相關防災議題;延長暴潮預報時間至 72 小時,並調整與新增暴潮模式預報測站位置,強化氣象局暴潮預警服務, 並提供相關災防單位作為決策參考,及早降低可能造成的近岸災害。 9. 在迅速提供各界地震相關資訊,以安定民心、及早解除民眾疑慮,維持社會 正常作息方面, 109 年共發布 349 次有感地震報告,並透過傳真、手機簡訊、 232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