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09年度 附錄
物質,且對吸毒者其檢驗檢體均為尿液或頭髮,遇有非屍體之血液、唾液等 其他生物檢體,皆無法受理,造成國內司法偵審機關送驗之困擾。法醫研究 所於 109 年開發合成卡西酮類之定量方法,對於新興毒品及尿液檢驗之防毒 監控極有助益。 7. 年齡判斷無論在法醫或刑事案件中,皆是破案的重要線索。藉由判別死者年 齡,可協助案件偵審。法醫研究所於 109 年透過 NGS 技術分析法醫檢體中 粒線體 DNA 甲基化之情形,並進行年齡與甲基化情形分析及探討。另完成 評估頭顱、軀幹及四肢骨骼不同部位 DNA 含量及 DNA 檢出率,作為第一線 法醫人員採集檢體參考。建立流式細胞技術運用於混合精液斑樣品鑑驗方法, 提升性侵案件鑑定品質,落實保障司法人權。 8. 廉政署延續 108 年建置國內第 1 個貪瀆案件說謊行為徵候資料庫,結合大數 據及表情辨識科技,蒐集測謊實際案例,進行測前會談行為徵候研究,找出 並建置行為徵候與生理訊號關連性指標 1 組,深入瞭解測謊建構心向晤談之 本質。另克服疫情及環境設備困難,邀請到日本測謊專家,於廉政署舉辦「日 本測謊現況及 CI T 技術之運用」國際越洋視訊教學會議,課程介紹日本 CI T 測謊技術並進行模擬演練,參加對象計有國內 9 個測謊機構 21 員,實際提 升國內測謊人員技術。調查局參考最新國內外謊言偵測理論與發展,除開發 原先規劃之語音 ( 聲紋 ) 測謊技術,另新增臉部表情與腦波分析,共同作為 多模態謊言偵測指標,並以模擬案件及司法實案為分析標的,結果準確率可 達 75 % 以上,不僅為國內首次運用人工智慧 (AI ) 、機器學習進行測謊研究之 創舉,且就研究構想 ( 從單一生理反應測謊發展至多模態測謊 ) 、研究方法 ( 運 用人工智慧 ) 以及分析之數據資料 ( 模擬案件及實案兼具 ) 來看,均係國內 前所未有之嘗試與突破。 ( 二 ) 善用科技方法,強化司法行政、司法人權效能 1. 推動「智慧監獄建置計畫」主要為將科技技術創新應用於矯正機關之管理, 運用其所蒐集之資料,作為收容人購物、看診掛號等申請之管控。且本計畫 不同以往,從收容人角度出發,藉由科技設備之設置,提升其自主性及個別 性,協助其培養自我管理習慣 ( 如培養健康自主管理 ) ,以期收容人復歸社會 後,亦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此外,本計畫亦能提升機關行政效率,發揮矯 正人力最大效益,進而舒緩戒護人員執勤壓力。 2. 推動「矯正機關服務型監獄建置計畫」,讓收容人家屬能透過個人之行動載 16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