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

82 在災防實務方面,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在氣象科研方面,有以下亮點成果:1. 改善颱風模式 近5 年24 小時路徑預報誤差達5.2%。2. 執行3 個颱風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任務,有效改 善颱風模式預報結果。3. 推出「颱風強風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提供即時告警。4. 開發「客 製化氣象情資整合平台(MetWatch) 系統」,可依據需求提供預報資訊並產製專屬客製化網頁供 其參考。5. 推出「高溫資訊」服務,依縣市分區進行「高溫資訊」發布,提醒政府與民眾及早因應。 6. 於颱風直接侵襲之前一日,啟動「縣市颱風視訊連線」新作法,期能降低地方政府因颱風資訊 傳遞及解讀之落差。7. 開發新一代劇烈天氣監測系統(QPEplus),具有圖形化警示與不同氣象場 疊圖等,更多符合防災作業需求的功能。8. 完成衛星對流起始偵測、衛星飛機積冰警示、衛星雲 頂相態等遙測產品,提供預報、交通、航運單位對飛航安全與豪大雨之災防預警資訊。9. 強化氣 象開放資料介接與服務,累積開放的子資料項目達463 項。10. 配合農委會推行之農作物天然災 害保險,分析得28 個可能使作物受害之環境條件,供農民參考進行栽種規劃。11. 持續發展群 集分析及類神經網路方法,提升東北角異常波浪預警能力。12. 建置臺灣海象災防環境資訊平台, 提供海洋溢油漂流、漁業海溫預警、海岸潮線預報、海運區域波候、颱風波浪統計預報服務等。 農委會建立了跨部會科技研發的合作機制,105-107 年共完成增設113 個農業氣象站,強 化氣象站觀測密度及災害精緻化區域預報技術,建置農作物災害預警系統與APP通報功能,以 及建立低溫、豪雨及颱風進行災害應變流程提供中央應變情資。107 年支援提供低溫、豪雨及颱 風等12 件事件之災害情資服務,並依據氣象預報資訊提前預測病蟲害發生。105-107 年共完成 30 種作物防災栽培曆,與小菜蛾、夜蛾防治曆共2 式,以減少農藥使用量。 ( 七 ) 空氣污染研究 為因應空氣污染對環境與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中研院在空氣污染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發展估計小區域PM2.5 濃度的新方法:開發模型引進土地利用數據、氣候及NASA衛星監測 氣溶膠光學深度等資料預測臺灣每3x3 km2 網格PM2.5 濃度。並嘗試使用國內研發的空氣盒子 資料彌補衛星探測氣溶膠資料之不足,以提高模型預測PM2.5 濃度的能力。完成鄉鎮層級四種 選定疾病別死亡率和潛在生命損失年數(YLLs) 推估,以及完成整理健保資料庫為實證分析進行 準備等。2. 完成能源、製造、農業、運輸、住宅和環境服務五大部門二氧化碳排放基線模擬與潛 在缺口分析、區域PM2.5 排放資料庫建構與排放模擬。應用產業關聯分析完成臺灣石化產業鏈 對經濟貢獻的評估及該產業附加價值、能源使用效率分析。完成離岸風力發電產業資料庫建構, 以及完成臺灣民間PM2.5 排放量基線模擬等。3. 完成低成本PM2.5 微型感測器的整合測試改良 並適合量測之感測器(AS_LUNG);建立跨尺度PM2.5 觀測網( 周界環境、社區環境、室內外及 個人),及招募志願者;發展完成適宜分析的工具及技術,以及完成建置收集數據後端管理資訊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