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氣候變遷與災害防救 一、我國發展現況 108 年2 月 美 國 國 家 海 洋 暨 大 氣 總 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 發表新聞稿指出,107 年已確認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排行第4 熱的年度, 而且過去5 年,包辦了139 年以來最熱的前5 名。107 年10 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於韓國仁川發布「全球增暖1.5℃特別報 告」指出,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地球暖化,已高出工業革命前約1.0°C。以目前持續暖化速度, 預計2030到2052年,地球暖化便會達到1.5°C。地球暖化會讓溫度變化更極端、多數區域強 降雨更強,同時也會使得乾旱發生的機率升高。再根據聯合國統計,2016 年全球人口超過千萬 以上的巨型城市(Mega-City)共有31 個,隨著持續性的都市化現象,預估2030 年全球都市化 人口比例將超過60%。都市化雖然帶來了經濟的成長,但也隨著能源與資源的消耗、污染與耕 地流失等衝擊,對現有城市的承載能力形成了高度的挑戰。其中,亞洲地區的多數巨型城市面臨 洪水、地震等巨大天災威脅,加上基礎建設相對不足,巨災風險的考驗十分險峻。 臺灣位於亞洲,面對氣候變遷以及先天地理、地質、地形、都市人口密集等脆弱條件,天然 災害的風險對我們的經濟與生存都具有重大的威脅。世界銀行在2005 年得研究就指出,臺灣的 災害風險在全球排名第一。據統計,同時面臨三種以上天然災害複合式災害威脅的人口為73%, 而全球僅5%的國家具有這種威脅。至於面臨兩種災害風險的可能性為則90%,災害風險性也 是全球最高。在財物損失的方面,據統計近20 年來平均一年由氣象災害直接造成的財物損失高 達新臺幣170 億元,其中颱風災害占85%,豪雨占11%。再根據英國於2011 年出版的「2011 年自然災害風險圖譜」(Natural Hazards Risk Atlas 2011),列出全球196 個國家的自然災害 風險排名,報告顯示美國、日本及臺灣都是天然災害高風險國家。此外,勞依茲(Lloyd's)根 據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Centre for Risk Studies) 於2015年發表「2015-2025城市風險指標」 (World Cities Risk 2015-2025) 的調查報告,評估18 項災害對全球301 個主要城市在未來10 年內,各種人為或天然災害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結果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是臺北、東京、首爾。 面對地理、地質、地形、國土的破壞、都市人口密集,以及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氣溫及雨量的 急遽變化,使得臺灣面對地震、颱風、洪水、土石流、缺水以及複合式災害等所帶來的威脅必須 面對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尤其是颱風、豪雨的規模與致災次數皆逐年上升,對於救災技術與 設備之精進是刻不容緩,因此必須以更多元與整體性的角度才能提出更有效的因應之道。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