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增加220 億元。 (5)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運用國發基金執行之「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截至108 年1月31日已投資生醫產業19案( 含增資案件2案),累計投資金額為新臺幣8.6 億元( 民營創投投資4.2 億元,國發基金搭配投資4.4 億元)。 2. 人才培育與延攬 (1) 107 年3 月與工研院合作「臺灣- 默克生技製藥產程研發暨培訓合作計畫」,在開 發及導入先進製程、共同合作前瞻製藥技術及培養國內高階生技製藥人才等方面進 行合作。此技術交流合作可帶動我國針對癌症精準用藥的抗體藥物複合體技術、生 技新藥、學名藥、專業代工等產業機會,協助產業搶攻前瞻醫藥國際市場。 (2) 107年3月全球AI 百強Insilico Medicine在臺,成立亞洲首座AI 生醫研發基地, 並積極佈局亞洲。與生技中心、資策會、撼訊科技共組合作聯盟,進行「A.I. 數位 健康人才培育計畫」,共同開發的AI 生醫、相關系列課程,主要在整合資通訊與 生醫跨域人才,加速習得人工智慧技術與藥物開發時程,以將人工智慧技術深耕臺 灣。 (3) 科技部督導國研院「STB計畫」:107 年度協助2 件輔導案( 自動化復健裝置及方 法( 雙手型復健機器人)、VasoCollar: The Vascular Anastomosis Solutions),其 中VasoCollar 計畫通過行政院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計畫擴展計畫。 (4) 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 培育計畫107 年度核定產研鏈結16 校24 案、創新創業類11 校14 案,共培育學 員約7,000 人次含碩博士生約2,400 人次,博後、教師、醫師、業界人士約1,100 人次,創新創業團隊169 隊,團隊成立6 家公司,順利至產業界75 人。 3. 完善法規環境 (1) 106 年1 月18 日修訂「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獎勵發展新藥、第三等級醫療 器材、需臨床試驗之第二等級醫療器材,新興醫藥品( 如精準醫療、細胞治療、再 生醫學等)。 (2) 106 年6 月14 日修正公布「科技基本法條例修正案」,鼓勵學術界研發成果加速 產業化,導引學界人才參與產業。 (3) 107 年6 月臺灣正式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 會員,在醫藥法規可以跟國際 同步,也可參與醫藥訂定,對臺灣醫藥水準、產業發展都有正面意義,寫下臺灣參 與國際醫藥技術性合作組織重要里程碑。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