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域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為一自然史及綜合性博物館,自1908年開館至今,典藏許多地學、動物與植物標本等自然遺產,並肩負培養分類學研究與典藏技術人才,而運用標本的科學展示及推廣教育更是重要任務。
其中,臺博館南門館除了是位於都市中的優質的環境教育場域之外,在2023年推出的「藏之有物」開放庫房,呈現了地學、植物學及動物學等各式標本與標準典藏設施,主要作為開放典藏展示的參觀與教學用途。
博物館裡的動物、植物、地學等自然史標本不但能作為物種分類的存證之用,也適合作為推廣生物學及環境科學等知識的物件,因為實體標本有別於書籍上的平面圖片及文字描述,標本可以實際的觀察與操作,無論是視覺或體感上提供的實質關注、觸覺與檢視等感受,都具有增強科學知識學習興趣的效力。
本活動將運用南門館特有的自然史博物館典藏標本、軟硬體設施及戶外環境教育場域的優勢,發展相關主題課程或活動,假「有物教研室」的典藏與教學空間及園區戶外庭園,辦理從觀察博物館典藏的標本出發,連結戶外環境的資源,進行各項地學、生物學及博物學實驗及手作、人與自然關係的論證觀察,以及標本保存與管理實作演示。
「典藏知識解壓縮,帶走錦囊懶人包」
臺灣博物館從百年前就開始典藏動植物標本,運用標本的科學教育、培養自然研究和典藏工作人才,一直都是臺博館肩負的使命,其中臺博館南門館位在四通八達的方便的位置!更是優質的環境教育場域!
這次在南門館的「博物館典藏大揭秘」,準備有兩大活動,「『藏之有物』快閃之旅」將導覽開放庫房內地學、植物學及動物學的各式標本,空間迷你五臟俱全的開放庫房呈現了自然標本與標準典藏設施,參觀者可以快速了解自然史博物館的典藏功能及需求。
「『有物開箱』探秘活動」則有體驗製作植物標本的「植物百科全書動手做」,也有「古生物骨骼大拼湊」課程,可以嘗試拼湊復原恐龍等滅絕動物的骨架! 實體標本和書本不一樣,可以直接的觀察和操作,培養對自然的興趣。本次活動歡迎親子、好友一起參加,走一趟臺博館具體而微的「藏之有物開放庫房」空間參觀體驗吧~
-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藏之有物-開放庫房」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 活動場次
定時導覽(「藏之有物」快閃之旅):第 1 場:10/28(六) 11:30 ~ 12:00
第 2 場:10/28(六) 13:30 ~ 14:00
第 3 場:10/28(六) 16:00 ~ 16:30
第 4 場:11/11(六) 11:30 ~ 12:00
第 5 場:11/11(六) 13:30 ~ 14:00
第 6 場:11/11(六) 16:00 ~ 16:30展覽+動手做(有物開箱』探秘活動):第 1 場:10/28(六) 09:45 ~ 11:15(植物百科全書動手做)
第 2 場:10/28(六) 14:15 ~ 15:45(古生物骨骼大拼湊)
第 3 場:11/11(六) 09:45 ~ 11:15(植物百科全書動手做)
第 4 場:11/11(六) 14:15 ~ 15:45(古生物骨骼大拼湊) - 適合對象
國小/6歲以上
- 團體報名
不開放團體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