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類別:人文及社會科學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2樓/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活動型態:定時導覽、演講、其他(同步開放YouTube線上直播)
適合對象:國中以上
籌辦單位: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團體報名:10人以上團體報名請逕洽工作小組
現場報名:開放現場候補
**報名時間截止至9月16日**
場域簡介
存在我們生活中、社會上的各種人文特色、研究成果這次要帶你一同閱覽!
「人文沙龍計畫」目的是以科普的概念與方式將人文學者的研究成果和學界及社會大眾分享。
本計畫活動舉辦地點設定為全國各縣市(包含外島三縣)之各級學校與機關。希望透過這些實地的講座或座談會活動外,再經由網路直播,以遍地開花方式,讓更多社會大眾了解與分享國內人文學者豐碩的研究成果。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花亦芬教授擔任主講、並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陳東升教授主持及與談,細細剖析藝術、歷史、社會之間的三角關係!
「隨著歷史學不斷擴展關注的視野,視覺圖像成為歷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而隨著藝術史走出過去『精緻藝術』、『經典藝術』的侷限,藝術史亦積極與其他人文社會領域對話。」花教授表示,本次講座將關注於「跨領域」對話,透過歷史學、藝術史、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結合與關聯,期盼能在分享的過程中帶來更多實踐與展望。
精彩有內涵的活動內容,等你親臨享受!現在就報名!
活動規劃
- 配合科技部「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本次人文沙龍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花亦芬教授擔任主講、並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陳東升教授擔任主持及與談,細細剖析藝術、歷史、社會之間的三角關係!
「隨著歷史學不斷擴展關注的視野,視覺圖像成為歷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而隨著藝術史走出過去『精緻藝術』、『經典藝術』的侷限,藝術史亦積極與其他人文社會領域對話。」花教授表示,本次講座將關注於「跨領域」對話,透過歷史學、藝術史、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結合與關聯,期盼能在分享的過程中帶來更多實踐與展望。
- 本次講座內容簡介
藝術史跟歷史學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隨著上世紀中晚期社會史研究對傳統主流史學較少觸及的生活史、婦女史、兒童史.....等領域的關注,視覺圖像對這些文字史料相對稀少的領域之意義突然變得相當重要。然而,視覺圖像都可視為「史料」嗎?藝術史可以完全用「物質文化」、「視覺文化」來替代嗎?從另一方面來看,在某些藝術史研究領域,可以互相佐證的文字史料相對頗為罕見,例如古羅馬藝術、或是十六世紀尼德蘭藝術。因為相關的文字史料少,因此目前可以找到的文字史料就應被視為具有高度詮釋力嗎?
隨著歷史學不斷擴展關注的視野,視覺圖像成為歷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而隨著藝術史走出過去「精緻藝術」、「經典藝術」的侷限,藝術史亦積極與其他人文社會領域對話。 這場演講將關注跨領域的對話如何開展?如何認識各自學科在研究上的侷限?並在這個基礎上,分享跨領域研究與教學的可能與將來的願景展望。
- 講座同步直播
為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本次講座提供「YouTube線上直播」,影片全程觀賞,歡迎鎖定人文沙龍最新消息!(科技部人文沙龍頻道:https://bit.ly/2H0DZiY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manitiessalon/ )
- 其他精彩演講內容
人文沙龍YouTube頻道上傳數十場精彩影片,內容含括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民俗、時事與跨領域等精彩內容,精彩講座隨時隨地、不限裝置皆可觀賞!
(科技部人文沙龍頻道:https://bit.ly/2H0DZ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