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類別:人文及社會科學
活動地點: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臺東縣臺東市新生路641巷64號
活動型態:定時導覽、動手做、互動體驗
適合對象:國中以上
籌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團體報名:此場域不開放團體報名
現場報名:不開放現場報名
場域簡介
為增進臺灣偏鄉原住民女學生的空間能力以及STEM學習興趣,本活動透過STEM教育整合各項取向:跨學科整合取向、學習者中心取向、學生生活經驗取向,透過營隊激發學生學習上的興趣驅動、動手實作、創意思考,設計出科普相關活動,透過培養偏鄉學生三維空間能力、數學幾何概念、科學概念、資訊設備操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強化偏鄉地區原住民學生基礎能力之運用。
而科學讀物,文本內容為STEM科普知識及STEM領域女性代表,推廣女性學習科學的精神,以期加強學生未來投入STEM相關領域的動機。
「部落賽恩斯-三維空間STEM科學創作營」與「女生玩科學」讀物來提升偏鄉原住民女學生的空間能力及STEM領域的學習興趣。營隊於109年寒假舉辦,以臺東縣新生國民中學為活動中心,連結周邊原住民國中小學生共同參與。透過結合文化與科普知識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空間能力及科普知識,亦可培養其他領域的能力,例如:以3Doodler Pen的創作培養創造力、以分組合作競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與團隊合作。
冀望透過活動的舉辦,普及偏鄉學生的科普知識並加深科普知識於生活中的應用及理解,能讓原住民女學生具備更佳的空間能力與科普知識,以期未來朝向STEM領域發展。
活動規劃
一、導覽
為因應新課綱的上路,為提升臺東縣學生之科技素養,遂成立新生國中科技中心。新生國中科技中心服務區範圍涵蓋臺東市、南迴線及離島之國中小學校,有科技學習需求的學校均可向中心申請中心實地體驗或借用設備,並由中心安排推廣課程,讓臺東縣科技資源能合作共享,科技素養整體提升。
科技中心推廣內容包含幾項主軸
- 【第一項主軸】
推廣研發的課程,藉由新生國中擔任臺東縣科技輔導團與科技前導學校之經驗,已研發數十套國中小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課程,未來將會推展到縣內各校,培養學生願意動手嘗試解決與創新的習慣。
- 【第二項主軸】
是場地與設備的共享,運用教育部國教署及縣府的補助經費,科技中心內建置了適合多元化的科技學習的環境,也歡迎縣內學生來進行參訪與體驗
- 【第三項主軸】
辦理縣內科技領域師資的增能,以精進新課綱科技領域教學品質,培養學生跨域整合的能力,讓臺東的學生能在科技相關競賽上發光。
二、動手做
體驗動手實作的課程「閒置盒子變身手電筒」,製作「個人化」的手電筒,不統一外部材料,將限定電子元件材料,同學可發揮創意去尋找家中可再利用的容器,製作一個創意手電筒!透過教師講解、互動與提問,可增加學生對於自造中心的了解並體驗相關課程。
3D筆動手實作活動,提供機器人各部位的零件,讓學生兩兩一組,以3D筆進行黏合,使學生熟悉3D筆的操作方式,將2D平面物件組合成3D立體機器人,讓學生了解從平面延伸至立體的空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