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類別:工程技術
活動地點:國立成功大學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南區)
活動型態:定時導覽,展覽
適合對象:高中/15歲以上
籌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
各場次日期時間如下:
- 第1場次:11:00-11:30
- 第2場次:14:00-14:30
*本活動除接受個人報名之外,亦開放團體報名(5人以上),如欲團報,請洽工作小組。
本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Hi-GEM)執行高教深耕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以(1)開發新穎跨維綠能材料、(2)培育高階綠能材料研發人才、(3)強化國際綠能材料研發合作、(4)鏈結我國綠能材料產業等為四大使命。以跨校、跨院及跨領域的團隊運作方式,有效率地集結國內外技術、人才與產業等資源,在提升我國綠能材料「關鍵材料自主率」上,發揮學術研究及技術創新的國際影響力,協助突破目前綠能材料產業的技術困境。本中心具體展開六大主軸計畫,包含針對(I)「固態電池」、(II)「二次電池」、(III)「超級電容」、(IV)「太陽能電池」、(V)「燃料電池」等儲能與產能的關鍵材料、零組件與技術開發,以及(VI)「產業鏈結」串聯整合綠能技術及轉譯前瞻技術為專利技術、技術移轉與新創公司,同時開設綠能材料跨領域學分學程,並與中油公司合作規劃鋰電池在職培訓班,培育綠能材料研發與實作人才。本中心以發展為國際知名一流研究中心為核心任務,並在地連結南部科學園區與沙崙綠能科學城等綠能廠商進入校園合作研究,本中心之教授、研究員與學生進入產業研討、合作與實習,成為「產業關鍵議題與資金進得來,人才與技術出得去」的活絡綠能材料研究平台,並發揮學術研究及技術創新的國際影響力,提升臺灣關鍵綠能材料自主率,突破目前國內產業的技術困境,將研究成果落實於產業!
世界各國目前都在集中人才資金,投注於綠色能源開發,除了經濟的目標,還有維持國家安全的必要。根據世界趨勢,全球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約50% vs. 50%)將提供>40%的總電力, 水電,核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將提供了約20%的零碳電力。到2030年的目標是透過減少燃煤發電廠的排放,以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節約能源將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30%。
未來幾十年,電池成本的逐漸下降將推動全球能源儲存系統安裝的蓬勃發展。到2040年,依據BNEF(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全球能源儲存市場(不包括抽水電站)將累計增長到數千 GWh,在未來將吸引數千億美元的投資。便宜的電池意味著風和太陽能將在即使風不吹和太陽不發光時,越來越能夠運行。
參觀方式採取定點參觀介紹及定時導覽,民眾可自由參觀,也能透過專業導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活動內容如下:
• 定時導覽:
將由導覽人員於預告時間進行 10~ 15分鐘的介紹
• 展覽:
各式相關海報、樣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