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從果蠅腦了解人腦
images
領域類別:生命科學
活動地點: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一、二館 清華實驗室5樓(北區)
活動型態:定時導覽,展覽,演講,競賽,實品展示,影片賞析,動手做
適合對象:高中/15歲以上
籌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


各場次時間如下:
  • 第1場次:09:00-15:30 (已額滿)

*本活動除接受個人報名之外,亦開放團體報名(5人以上),如欲團報,請洽工作小組。


在科學雜誌125週年的紀念特刊中,訪問了全世界的頂尖科學家,列出125個人類在這個世紀有機會解決的重要問題,其中排在前三名之一的就是希望能解決腦與意識之謎。


人類大腦約有800億顆神經細胞,主宰我們的生活跟意識,並且讓我們擁有記憶,可以將過去的經驗轉化為面對未來的基石。現今的神經科學的發展已經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在過去這十年間,我們已經可以隨心所欲的替換大腦的零件,並且腦袋神經細胞的活動,利用遙控的方法,可以讓特定的神經細胞活化,促使動物產生相對應的行為,這也讓我們開始了解每一個神經細胞在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十年前科學家們開始利用果蠅研究記憶,這讓我們有機會利用這樣的小動物,理解記憶形成的原理,以及怎麼樣操控記憶的形成。在實驗室裡面,我們用一個叫做T-maze的機器,把果蠅放在中間,給牠聞一個味道,再給牠聞另外一個味道。如果第一個味道聞的時候,給牠電擊,第二個味道聞的時候不給牠電擊,再讓這果蠅去選擇這兩個味道,他們全部都跑到第二個味道去,因為牠記得剛才那個經驗第一個味道可能會被電。而經過這樣的訓練,果蠅大概可以記得3小時,但神奇的事情是,如果你連續訓練他們10次,這樣他們大概可以記一天,但如果這10次的訓練中間間隔15分鐘,那他們就可以記得超過一週以上的時間。後來更神奇的是,如果把這種恐懼訓練換成獎勵訓練,也就是把電擊更換成糖水,只要一次的訓練,果蠅就可以形成一週以上的長期記憶。


當然還有很多更有效的訓練的方法,例如自主學習等等。而這些結果,馬上就能夠改變我們的教育,讓我們小孩子的學習更有效率。其實無形之中我們的教育,已經在做這樣的事情了,也就是讓小孩子要下課,或是學習不同的科目,讓大腦獲得休息。


除了本次活動將國際腦科學新知用科普的方式轉譯給社會大眾與學子,在8/9腦科學中心也將舉辦腦科學新知演講及論壇、實作課程課程講授與小組討論。其中,課程由研究人員介紹中心研究,主題含括神經網路體、學習與記憶、神經計算、基因與疾病,分組實驗操作則由研究人員帶領學員親手操作中心的特色實驗。學員不但能參與討論最新的腦科學知識,還能親自參與第一線神經科學的研究。

報名人數已額滿。